[发明专利]基于异常活化细胞检测的恶性肿瘤的检查方法及去除异常活化细胞血液循环回输治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35534.6 | 申请日: | 2014-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37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冈刚史;藤田洋史;吉野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立大学法人冈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49 | 分类号: | G01N33/49;A61M1/02;A61M1/36;G01N33/57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刘华联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异常 活化 细胞 检测 恶性肿瘤 检查 方法 去除 血液循环 治疗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去除异常活化细胞血液循环回输治疗装置,其通过去除血液中的异常活化细胞,特别是异常活化白血球或白血病前驱细胞,对白血病的发病进行抑制或治疗。将由于原卟啉IX高浓度蓄积而能够识别的血液中的白血病细胞等异常活化细胞去除的去除异常活化细胞血液循环回输治疗装置,具备:一端具备有采血用的穿刺针的采血用管线;从由该采血用管线供给的血液中分离红血球部分和白血球部分的离心分离器;对于分离的白血球部分,通过细胞分选仪去除异常活化细胞的细胞分选仪;对去除了异常活化细胞的正常白血球部分,照射规定波长的光的光照射器;血液循环回输由除白血球部分以外的血液成分组成的血液循环回输液和血液循环回输用的正常白血球部分的血液循环回输用管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异常活化细胞检测的恶性肿瘤的检查方法及去除异常活化细胞血液循环回输治疗装置。更详细的,涉及通过去除异常活化细胞来抑制或治疗白血病的发病的去除异常活化细胞血液循环回输治疗装置。
本申请,要求通过参照而在此被引用的日本申请,特愿2013-130758号的优先权。
背景技术
近来,在日本,白血病的发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因白血病死亡的人数,在2008年约为11,156人,每10万人口中为8.8人(男性10.5人,女性7.1人)。
特别是,已知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dult T-cell leukemia/lymphoma:ATLL)是难治性白血病/淋巴瘤。在其致病病毒的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I型(Human T-cellleukemia virus type I:HTLV-I)的携带者中,在日本一年约有700例发病。特别是,每1,000个HTLV-I携带者的年ATLL发病率,男性为1.0-1.5人、女性为0.5-0.7人,进一步的,30岁以上的HTLV-I携带者的终生发病率,男性为4-7%,女性为2%左右。现在,在日本约有108万携带者,全世界约有2,000万携带者。
ATLL,被认为是由于HTLV-I感染CD4阳性T细胞,并在细胞与细胞之间感染,在较长的潜伏期中逃避免疫系统而进行的克隆,积累基因异常、染色体异常、表观遗传异常等,使细胞肿瘤化而发病。HTLV-I携带者中的3-5%,在感染HTLV-I后40-60年内ATLL发病。而且,感染途径主要有母乳感染、输血、性交。
1991年,提出从预后因子分析和临床病情的特征出发,根据白血化、脏器浸润、高LDH血症、高Ca血症的有无及程度,将ATLL分成急性型、淋巴瘤型、慢性型、冒烟型这四种病型,根据最近的报告,其中位生存期为急性型11个月、淋巴瘤型20个月、慢性型24个月、冒烟型3年以上。虽然最近的化学疗法和同种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治疗成果有所改善,但是和其他白血病相比依然预后不良。根据ATLL患者的不同临床病型的生存曲线,急性型及淋巴瘤型ATLL患者的生存率,从开始观察起一年之内降低到50%以下。患者中男性稍多,日本的发病年龄的中位值为67岁,不足40岁发病的很少。
这样的难治性ATLL的以往的诊断方法,除了鉴定患者的外周血中的感染HTLV-I的肿瘤细胞以外,以多有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高钙血症、皮肤病变,多并发有机会性感染症等的ATLL的特异性临床症状为基准。
但是,这样的方法,特别是急性型或淋巴瘤型ATLL,只有在发病且开始出现症状的阶段才能进行诊断,由于无法在早期对它们进行诊断,存在耽误治疗的可能性。而且,通过抗癌剂的治疗由于抗性而预后不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立大学法人冈山大学,未经国立大学法人冈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355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