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色剂输送辊和调色剂输送辊的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80010857.X | 申请日: | 2014-0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7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 发明(设计)人: | 益山亨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 主分类号: | G03G15/08 | 分类号: | G03G15/08;F16C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调色 输送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诸如复印机和打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调色剂输送辊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地,对于诸如复印机和打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已采用如下过程。即,(1)通过诸如充电辊等的充电部件对感光体(图像形成体)的表面均匀充电,(2)将图像从具有激光照射单元等的光学系统照射到感光体,以消除感光体的露光的部分的电荷,从而形成潜像,(3)利用显影辊等将调色剂供给感光体上的潜像,以形成潜像,(4)通过例如从诸如纸等的记录介质的背面侧进行充电的转印手段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以及(5)通过诸如热和压力等的定影手段将记录介质上的转印调色剂图像定影,从而形成打印图像。
在此过程中,例如,如图4所示,通过包括显影辊2和调色剂输送辊1的机构来执行第(3)项中的用于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机构(显影机构),其中显影辊2以接触或接近感光体鼓3的方式与保持潜像的感光体鼓3相对,调色剂输送辊1以接触或接近显影辊2的方式与显影辊2相对并且调色剂输送辊1被配置成与调色剂盒中的调色剂容器接触。在图4的机构中,当各个辊沿各自的箭头方向转动时,调色剂5通过调色剂输送辊1被输送并供给到显影辊2的表面上。调色剂5通过层化片(stratification blade)4形成为均匀的薄膜。表面具有调色剂5的薄膜的显影辊2接触或接近感光体鼓3并转动,从而调色剂5粘附于感光体鼓3上的潜像,以形成(显影)调色剂图像。
如上所述,调色剂输送辊用于从调色剂容器输送调色剂并将调色剂供给到显影辊上,以及用于刮取和回收未使用的且残留在显影辊的表面的调色剂。表面具有弹性发泡体层的辊常用作调色剂输送辊。调色剂输送辊的调色剂输送性、调色剂供给性及调色剂刮取性是在显影机构中得到高品质的调色剂图像的重要性能,传统地,具有优异性能的调色剂输送辊的开发已在进行中。例如,根据专利文献1,开发了如下的辊:构成该辊的弹性层的气泡(cell)的形状被设定成沿辊的径向被压缩的形状,以便确保调色剂输送辊与显影辊之间的咬合宽度(nip width)和使得调色剂不会粘附于辊的表面,弹性层的表面的气泡的数量多于内部的气泡的数量。此外,根据专利文献2,开发了如下的调色剂输送辊:转轴被设定成具有拱状(鼓状),以使得发泡体为具有均匀厚度的拱状,以便在维持调色剂输送性的情况下得到充分的调色剂刮取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975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3164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显影步骤中,当调色剂输送辊将调色剂供给到显影辊时,调色剂输送辊以一定的咬合宽度(两个辊的接触宽度)压到显影辊上。已知在该阶段,调色剂输送辊的轴趋于弯曲,使得调色剂输送辊对显影辊的中央部的压力弱于对显影辊的长度方向端部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如下情况:调色剂输送辊的调色剂供给性和调色剂刮取性在显影辊的长度方向中央部比在显影辊的长度方向端部劣化更严重,这导致图像品质劣化。特别地,近年来图像品质的需求增加,期望不引起这种问题的调色剂输送辊。
这里,如专利文献2公开的,根据长度方向中央部的外直径大于端部的外直径的拱状的调色剂输送辊,中央部的压力增加,这导致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能性。然而,由于与其它辊的硬度相比,调色剂输送辊通常硬度低,因此需要大的拱高(辊的长度方向端部与中央部之间的直径差)以便得到上述效果,因而将极大增大辊的最大直径。从装置的小型化和节省空间的观点出发,不期望辊的最大直径增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调色剂输送辊和调色剂输送辊的制造方法,该调色剂输送辊的表面具有弹性发泡体层,利用该调色剂输送辊,能够在不极大增大辊的最大直径的情况下改善相对于显影辊的调色剂供给性和调色剂刮取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普利司通,未经株式会社普利司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800108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其可编程显示器
- 下一篇:四透镜球面相机取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