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门控制模块支架、后门控制模块安装结构及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824958.8 | 申请日: | 2014-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2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 发明(设计)人: | 冯少婵;王东生;孙灿;崔书超;张进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1/00 | 分类号: | B60R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后门 控制 模块 支架 安装 结构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门控制模块支架、后门控制模块安装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辅助功能的不断增多和消费者对车辆舒适性、智能性要求的提高,汽车内部空间被大量提供辅助服务的设备占用。而汽车整体可布置空间并未有明显增加,这导致汽车模块的布置难度逐渐增加,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合理的进行汽车控制器的布置,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后门控制模块和倒车雷达模块是汽车控制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后门控制模块的采用减少了整车线束、节约了成本,同时有助于整车减重和汽车尾部所有功能拓展。
右后轮罩分总成的Y向空间一直是布置的难点,并同时安装后门控制模块和倒车雷达模块就会尤其困难,不仅布置空间有限、安装位置困难,而且涉及造型、内外饰、车身的相互协调。只能让右后轮罩分总成下凹,但是得保证右后轮罩分总成钣金的强度和不能与周边的零部件干涉。
基于上述原因,亟待一种新的后门控制模块安装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后门控制模块布置空间有限、安装位置困难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门控制模块支架、后门控制模块安装结构及汽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门控制模块支架,包括:
支架本体,其顶部竖立设置两个螺栓,所述螺栓与倒车雷达上设置的螺栓孔配合固定;
所述支架本体的顶部的边缘向其底部弯折形成一用于卡扣的翻边,所述翻边上设置有螺栓孔;
所述支架本体的顶部和底部之间的中间部分与后门控制模块的一端贴合,所述中间部分上设置有螺栓孔;
所述支架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螺栓孔。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后门控制模块支架中,所述支架本体的断面为Z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例如一种后门控制模块安装结构,用于将后门控制模块和倒车雷达安装于后轮罩分总成上,所述后门控制模块安装结构包括:
于所述后轮罩分总成的本体上凹陷形成的安装空间,所述后门控制模块固定于所述安装空间的底部;
后门控制模块支架,其顶部扣设于所述后门控制模块的顶面,其底部与所述安装空间的底部固定;
所述倒车雷达固定于所述后门控制模块支架的顶部。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后门控制模块安装结构中,所述后门控制模块支架的支架本体的顶部竖立设置两个螺栓,所述螺栓与所述倒车雷达上设置的螺栓孔配合固定。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后门控制模块安装结构中,所述后门控制模块支架的支架本体的顶部的边缘向所述后门控制模块支架的底部弯折形成一用于卡扣的翻边,所述翻边上设置有螺栓孔。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后门控制模块安装结构中,所述后门控制模块支架的支架本体的顶部和底部之间的中间部分与所述后门控制模块的一端贴合,所述中间部分上设置有螺栓孔。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后门控制模块安装结构中,所述后门控制模块支架的支架本体的断面为Z形。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后门控制模块安装结构中,所述后门控制模块支架的支架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螺栓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后门控制模块安装结构,所述后门控制模块安装结构设置于汽车的左后轮罩分总成和/或右后轮罩分总成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后门控制模块安装结构利用有限的空间,完成后门控制模块和倒车雷达模块固定在右后轮罩分总成上。使用该安装结构进行装配时,对有限的空间充分进行了利用并达到最简便的安装方式,节约时间和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门控制模块安装结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门控制模块安装结构的后门控制模块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门控制模块安装结构的后门控制模块支架与后门控制模块固定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门控制模块安装结构的后门控制模块支架与后门控制模块和倒车雷达固定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轮罩分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门控制模块安装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249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