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差分信号转换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815818.4 | 申请日: | 2014-1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9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 发明(设计)人: | 吕树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兴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3F1/42 | 分类号: | H03F1/42;H03F3/4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203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种差 信号 转换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差分信号转换系统。
背景技术
信号根据传输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单端信号和差分信号。单端信号指信号有一个参考端和一个信号端构成,参考端一般为地端;差分信号指在这两根传输线上都传输信号,这两个信号的振幅相等,相位相反。差分信号具有信号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以及不依靠虚地稳定性的优点。在传统差分信号转换系统中,采用转换芯片,并以确定的波特率通信,难以满足差分信号放大且不确定波特率的应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差分信号转换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差分信号放大且不确定波特率的应用需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差分信号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端信号转差分信号模块、差分信号接收模块,所述单端信号转差分信号模块包括放大器U1、放大器U2、放大器U3、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容C1、端子TP1、端子TP2、端子TP3,所述放大器U1的正电压输入端连接放大器U2的正电压输入端、放大器U3的正电压输入端且都连接电源+5V电压,其负电压输入端连接放大器U2的负电压输入端、放大器U3的负电压输入端且都连接电源-5V电压,其正输入端连接电阻R1的一端,其负输入端连接电容C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其输出端连接电容C1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放大器U2的正输入端连接电阻R5的一端,其负输入端连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其输出端连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放大器U3的正输入端连接电阻R7的一端,其负输入端连接电阻R8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其输出端连接电阻R8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端子TP1连接电阻R1的一端,端子TP2连接电阻R6的一端,端子TP3连接电阻R9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且都接地,所述差分信号接收模块包括芯片U4、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晶振Y1、插座P1,所述芯片U4的引脚1连接电阻R12的一端,其引脚7连接其引脚20、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5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且都连接电源+5V电压,其引脚8连接其引脚22、电容C2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且都接地,其引脚9连接电容C3的一端、晶振Y1的一端,其引脚10连接电容C4的一端、晶振Y1的一端,其引脚12连接电阻R13的一端,其引脚13连接电阻R14的一端,其引脚21连接电阻R15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插座P1的引脚1连接电阻R13的一端,其引脚2连接电阻R14的一端。
所述放大器U1、放大器U2、放大器U3选用LM324型号的芯片。
所述芯片U4选用ATMEGA48型号的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专利既保证了差分信号转换的应用需求,也保证了差分信号放大需求。
2本专利采用了多级运算放大器实现差分信号转换,保证了差分信号转换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3本专利将单端信号转差分信号模块和差分信号接收模块独立,采用实时调频的差分信号接收处理方式,兼容信号频率范围宽。
4本专利差分信号转换系统,所用元器件相对较少,结构紧凑,体积小,安装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单端信号转差分信号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差分信号接收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包括:单端信号转差分信号模块(图1)、差分信号接收模块(图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兴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兴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158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