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喷嘴杆部热防护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794466.9 | 申请日: | 2014-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81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 发明(设计)人: | 黎武;黄义勇;钟世林;徐华胜;汪庆;李银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F23R3/60 | 分类号: | F23R3/60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 地址: | 621703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喷嘴 杆部热 防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喷嘴杆部热防护结构,可有效控制燃油温度,防止积碳、结焦。
背景技术
随着对燃气涡轮发动机综合性能要求的逐步提高,对于各个部件的性能、寿命、可靠性及经济性等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对于发动机可靠点火和稳定工作起重要作用的燃油喷嘴,随着发动机推重比不断提升,在更高温度的燃烧室外套内气流环境下,喷嘴外壳温度在不断升高并将温升传递至喷嘴内部流通的燃油,而燃油在达到一定温度后会出现结焦现象,随着工作时间逐步沉积并堵塞通道,破坏喷嘴的正常供油及燃油雾化功能,容易引发火焰筒及下游零件的烧蚀故障,严重时可能导致点火困难及熄火故障,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燃油温度,以保证喷嘴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
本专利主要针对杆部隔热设计,喷嘴杆部指喷嘴深入燃烧室外套内部,用于支撑喷嘴头部同时输送燃油的部分,喷嘴杆部主要承受进口气流影响,在喷嘴杆部全长上流道壁与燃油会进行热交换,引起燃油温度升高,因此杆部热防护设计是喷嘴防结焦的重点之一。
国外如V2500、F100、F404等发动机燃油喷嘴上均已应用喷嘴杆部热防护,以上喷嘴均采用在喷嘴外壳外包覆热防护罩的形式,在喷嘴外壳与热防护罩之间形成空气间隙,空气的导热系数低于金属材料,能有效阻止热量传递至喷嘴外壳,但外包覆式热防护罩体积大,且空气的导热系数尽管低于金属材料,但仍会产生热量传递。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目的:提供一种带隔热能力的喷嘴杆部结构方案,这种结构可以解决高温升燃油喷嘴杆部的结焦、积碳问题,提高喷嘴的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性,同时结构紧凑,隔热层密封性好,热防护效果优于外包覆式防护罩结构。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方案是:1.一种喷嘴杆部热防护结构,包括喷嘴外壳(2)与导流壁(4),导流壁(4)位于喷嘴外壳(2)内部,导流壁(4)内部形成燃油通道,其特征在于,还设有隔热层(3),隔热层(3)处于喷嘴外壳(2)与导流壁(4)之间。
进一步的,其隔热层(3)采用空腔结构。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具有不影响喷嘴原有供油功能、结构紧凑、重量利用合理、真空隔热层的热防护效果优于隔热罩式保护结构的优点,可控制燃油温升,提高喷嘴使用寿命,在某型航空发动机主燃烧室燃油喷嘴上已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也可应用到超燃冲压发动机、燃机等装置中。
附图说明
图1本专利喷嘴杆部工作环境示意
标志说明:
1:燃烧室外套; 2:喷嘴外壳;
3:隔热层; 4:导流壁;
5:焊接环; 6:喷嘴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子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专利喷嘴杆部结构示意,在一定工作状态下,燃烧室外套内气流的温度要高于燃油的结焦温度。喷嘴杆部由喷嘴外壳2、焊接环5、隔热层3、导流壁4组成,导流壁4主要作用为向喷嘴头部6输送燃油,导流壁4下端与喷嘴外壳2焊接为一体,导流壁4上端通过焊接环5与喷嘴外壳2在真空环境下焊接为一体的同时在导流壁4与喷嘴外壳2之间形成隔热层3。
喷嘴外壳2及导流壁4通常为金属材料加工,其承载能力及加工性能好,表面光洁度高,燃油流通阻力小,但导热能力较好,燃烧室外套1内气流的热辐射造成喷嘴外壳2温度升高,隔热层3为真空,可以阻止热量由喷嘴外壳2向导流壁4的传递,抑制燃油流动环境温度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未经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944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环保节能柴火烧烤炉
- 下一篇:一种喷嘴及燃气轮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