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前挡风玻璃日常自动清洗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733699.8 | 申请日: | 2014-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09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 发明(设计)人: | 田晓雪;张博琦;付迪;陈娟娟;陈怀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长安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S1/08 | 分类号: | B60S1/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挡风玻璃 日常 自动 清洗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前挡风玻璃自动清洗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根据挡风玻璃上的灰尘量来进行工作的日常清洗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车辆用风挡玻璃雨刷来清扫风挡玻璃,以便驾驶员在雨雪天气驾驶时能清楚地看到外面。雨刷是每辆车必备的清洗工具,在下雨天,下雪天,甚至大雾等灰尘较多的天气下都能使用,目的是为了让前挡风玻璃不会因为太过肮脏而挡住驾车人的视线,防止因为这类硬件问题而造成的车祸问题,但现在的自动感应雨刷都是根据雨滴传感器模块来工作,而当晴天时,挡风对玻璃的清洗工作还是需要人为操作,不仅不方便,有时还会因为耽搁清洁而引起事故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汽车前挡风玻璃自动清洗系统,使汽车在晴天时能够自动进行清洗工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个汽车前挡风玻璃日常自动清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刮器总成,传感器,光源以及控制电路。
上述的雨刮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雨刷片总成,电动机,减速器,四连杆机构,雨刷片心轴以及洗涤器系统,并与控制器电路相连,由控制电路进行控制工作。
上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传感器为硅光电池,型号为BPW34S,连接入控制电路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从光源接收到的光能转化为电能,从而使控制器电路对雨刮器总成进行控制。
上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光源为红外发光二极管LED光源,型号为SIR-381SB3,可以将电能直接转化为红外光并能辐射出去。其安装位置为驾驶员正前方的仪表盘上方,且驾驶员不会看到。
上述的控制器,其能够根据玻璃的清洁程度对雨刮器总成进行自动控制,不需要人为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传感器接收到红外光的强弱,来控制雨刮器的工作,自动对前挡风玻璃进行清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控制电路;
图2为主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和R2,电位器RP,传感器硅光电池B,由两个三极管VT1和VT2组成复合放大器,继电器K,电容器C;其特征在于传感器硅光电池能够接收来自光源的光,通过传感器硅光电池与复合放大器VT1的基极相连,来控制三极管VT1和VT2的导通与截止;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继电器K连接,来控制继电器K的线圈断电与充电,继而控制主电路;其中与继电器并联的电容C的作用是抑制高电压;电位器RP的作用是调整三极管VT1导通或截止的阀值,从而调整光电开关的灵敏度。
如图2所示,主电路包括雨刮总成,继电器触点开关K,直流接触器KM;其特征在于继电器触点开关K由图1中的控制电路控制其开闭;直流接触器KM与继电器触点开关K串联,来控制触点开关的闭合;雨刮器总成与控制电路共同接入主电路中。
本装置工作原理:
当挡风玻璃上灰尘较多时,硅光电池传感器B接收到来自红外发光二极管LED光源发出的光较少,控制电路图1中的VT1,VT2均处于截止状态,继电器K的线圈断电,其常闭触点接通电路中直流接触器KM的线圈,从而将接触器的常开触点闭合,雨刷器总成开始工作。当清洁干净时,硅光电池传感器B接收到来自红外发光二极管LED光源发出的光多,产生0.2-0.5V的电动势,使三极管VT1,VT2导通,最终导致直流接触器KM主触点断开,雨刷系统停止工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长安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336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