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加油口或插电口盖开闭耐久性试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723941.3 | 申请日: | 2014-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868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业;张超;王卫红;袁文俊;孙海洋;朱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雷秋芬 |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加油 口盖 开闭 耐久性 试验装置 | ||
1.一种车辆加油口或插电口盖开闭耐久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加油口或插电口盖开闭耐久性试验装置包括电机组件(1)、滑动导轨(2)、连接杆(3)、吸盘组件(4)、红外检测机构(5)和控制中心(6);所述电机组件(1)吸附在车身侧围覆盖件(7)上,其输出轴与所述滑动导轨(2)固定装配;所述滑动导轨(2)上配装所述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一端设置与所述滑动导轨(2)套装的直线轴承(3-1),另一端设置与所述吸盘组件(4)装配的铰接座(3-2);所述吸盘组件(4)吸附在车辆加油口或插电口盖(8)上;所述红外检测机构(5)的信号发射端与信号接收端分别吸附在车辆加油口或插电口盖(8)上和车身侧围覆盖件(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加油口或插电口盖开闭耐久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组件(4)为真空吸盘组件,所述真空吸盘组件包括橡胶皮碗(4-2)、气管(4-3)、气泵(4-4)和底座(4-1);所述橡胶皮碗(4-2)固定在底座(4-1)上;在所述底座(4-1)上安装气管(4-3);所述气管(4-3)一端连接气泵(4-4),另一端穿过所述底座(4-1)后与所述橡胶皮碗(4-2)连通,并通过紧固螺母(4-6)与所述铰接座(3-2)固定装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加油口或插电口盖开闭耐久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4-3)外面套装缓冲弹簧(4-5),所述缓冲弹簧(4-5)布置在所述底座(4-1)与所述铰接座(3-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加油口或插电口盖开闭耐久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1)包括步进电机(1-1)、电机支架(1-2)和吸附元件(1-3),所述步进电机(1-1)固定在所述电机支架(1-2)上,在所述电机支架(1-2)上部设有电机高度调节长孔(1-2-1),所述电机支架下部与所述吸附元件(1-3)固定装配,所述吸附元件(1-3)吸附在车身侧围覆盖件(7)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加油口或插电口盖开闭耐久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元件(1-3)为磁力盘或真空吸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加油口或插电口盖开闭耐久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导轨(2)包括两根平行布置的圆柱导轨(2-1),在所述圆柱导轨(2-1)一端设有联轴器(2-2),所述联轴器(2-2)与所述步进电机(1-1)输出轴刚性连接,在所述圆柱导轨(2-1)另一端设置端盖(2-3),所述圆柱导轨(2-1)与设置在所述连接杆(3)一端的直线轴承(3-1)配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加油口或插电口盖开闭耐久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检测机构(5)的信号接收端与所述控制中心(6)的输入端口连接,所述步进电机(1-1)的控制开关及真空吸盘组件中气泵(4-4)控制开关均与所述控制中心(6)的输出端口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加油口或插电口盖开闭耐久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组件(4)为磁力吸盘组件,所述磁力吸盘组件包括磁力吸盘(4-8)和紧固螺栓(4-7),在所述磁力吸盘(4-8)上焊装紧固螺栓(4-7),所述紧固螺栓(4-7)通过紧固螺母(4-6)与所述铰接座(3-2)固定装配,在所述磁力吸盘(4-8)上设有磁力控制阀(4-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加油口或插电口盖开闭耐久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螺栓(4-7)外面套装缓冲弹簧(4-5),所述缓冲弹簧(4-5)布置在所述磁力吸盘(4-8)与所述铰接座(3-2)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加油口或插电口盖开闭耐久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检测机构(5)的信号接收端与所述控制中心(6)的输入端口连接,所述步进电机(1-1)的控制开关及磁力吸盘组件中磁力控制阀(4-9)与所述控制中心(6)的输出端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2394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