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强型塑料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670716.8 | 申请日: | 2014-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79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 发明(设计)人: | 孔凡荣;李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黔南科技塑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9/133 | 分类号: | F16L9/133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 地址: | 558000 贵州省黔***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强型 塑料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管材,具体是涉及一种加强型塑料管。
背景技术
塑料管一般是以塑料树脂为原料、加入稳定剂、润滑剂等,以“塑”的方法在制管机内经挤压加工而成。由于它具有质轻、耐腐蚀、外形美观、无不良气味、加工容易、施工方便等特点,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用作房屋建筑的自来水供水系统配管、排水、排气和排污卫生管、地下排水管系统、雨水管以及电线安装配套用的穿线管等等。然而,现有的塑料管多为单层结构或是简单将各个塑料管层通过模塑成型制成多层塑料管,其承载能力低,结构强度差,实际使用过程容易产生变形,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解决现有塑料管所存在的承载能力低,结构强度差的问题,公开号为CN 203176705 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塑料管,它由内管和外管组成,所述的内管嵌套于外管内,所述的内管与外管间设有织物层,所述的外管外壁上设置有一层防划膜,内管的内壁沿管体长度方向设有加强肋。该塑管是通过在内管的内壁上增加加强肋来提高塑料管的结构强度,但是由于加强肋的存在,因此减小了塑料管的内管有效体积,使得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液体流通量受到阻碍,从而降低液体输送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强型塑料管。从而在保证塑料管有效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塑料管的结构强度,降低塑料管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加强型塑料管,包括外层管体及设置于外层管体内部的内层管体,所述内层管体与外层管体之间设置有加强层,在内层管体的外表面均匀布置有若干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长度与内层管体的长度相匹配。
所述加强层由钢丝编织而成。通过钢丝编织层网状结构裹覆在内层管体表面上,并在钢丝网状结构里面注入密封胶粘接固定,具有较好的加强效果和密封性能。
所述加强筋为半圆柱形固定在内层管体外表面上。
所述加强筋与内层管体为一个整体。
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3~12条。
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6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将加强筋设置在内管的外表面,因此不会对内管过流空间造成影响,不会减少液体流通体积,防止塑料管在输送液体过程中产生堵塞;由于加强层采用钢丝编织成网状结构,因此大大增加了塑料管的结构强度,使塑料管的整体性能得以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在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中:1-内层管体,2-外层管体,3-加强层,11-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加强型塑料管,包括外层管体2及设置于外层管体2内部的内层管体1,所述内层管体1与外层管体2之间设置有加强层3,在内层管体1的外表面均匀布置有若干加强筋11,所述加强筋11的长度与内层管体1的长度相匹配。采用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内层管体1外表面设置加强筋11,通过加强筋11结合加强层3来增强整个塑料管的结构强度,大大增加了塑料管的承载能力;由于加强筋11是设置在内层管体1的外表面,因此不会改变塑料管的内腔体积,不会减小管子的流通量,且管子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堵塞;同时由于加强筋11是位于加强层3和内层管体1之间,因此对加强层3起到连接作用,可防止加强层3与内层管体1表面产生脱离,进一步增加塑料管整体性能。
所述加强层3由钢丝编织而成。通过钢丝编织层网状结构裹覆在内层管体1表面上,并在钢丝网状结构里面注入密封胶粘接固定,具有较好的加强效果和密封性能。
所述加强筋11为半圆柱形固定在内层管体1外表面上。
所述加强筋11与内层管体1为一个整体。在加工时采用整体注塑。
所述加强筋11的数量为3~12条。
本技术方案优先选用加强筋11的数量为6条,经过实践证明,采用6条加强筋既能满足塑料管的结构强度要求,又节省材料,经济实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黔南科技塑业有限公司,未经贵州黔南科技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707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