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惯性手摇扇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669407.9 | 申请日: | 2014-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734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 发明(设计)人: | 刘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胜华 |
| 主分类号: | A45B27/00 | 分类号: | A45B2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惯性 手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惯性手摇扇,尤指利用惯性力使扇面枢转产生风力的手摇扇。
背景技术
按,台湾四季气候明显,扇子通常在天气较热的夏季时使用,利用来拨动空气造成空气对流,使人产生凉快感的工具,但必须靠人手持续进行扇动或推动,才可以达到扇风散热的效果,然而,使用者为了使扇子能够产生更大之风力,必须增加往复摇摆的距离,增加扇子扇动的面积,相当费力。
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失,即为相关业者所亟欲研发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利用扇面旋转产生风力,以可产生更大之风力,且较为省力。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基座,该基座具有用以供使用者握持的握把,该握把两侧分别延伸有支架,并于该二个支架之间枢接有扇面组,而该扇面组设置有扇面,该扇面两侧设置有枢接部枢接于该支架,且该枢接部将该扇面分划成第一扇面与第二扇面,且该枢接部至该第一扇面端部的距离小于该枢接部至该第二扇面端部的距离,从而让使用者来回摆动基座时,扇面产生惯性力而依枢接部枢转产生风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1、基座;11、握把;111、容置空间;12、支架;13、枢接柱;2、扇面组;21、扇面;211、第一扇面;212、第二扇面;213、镂空部;22、枢接部;221、枢接孔;3、第一发光装置;31、第一本体;32、第一发光体;33、第一开关;34、电源;4、第二发光装置;41、第二本体;42、第二发光体;43、第二开关;5、基座;51、握把;511、容置空间;52、支架;53、枢接孔;6、扇面组;61、扇面;611、第一扇面;612、第二扇面;613、镂空部;62、枢接部;621、枢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基座1、扇面组2及第一发光装置3等构件,其中:
该基座1具有用以供使用者握持的握把11,握把11内具有容置空间111,且握把11两侧延伸有支架12,支架12末端设置有枢接柱13。
该扇面组2设置有扇面21,扇面21两侧设置有枢接部22,枢接部22设置有枢接孔221连接于基座1的枢接柱13;枢接部22将扇面21分划成第一扇面211与第二扇面212,第一扇面211设置有镂空部213,且枢接部22至第一扇面211端部的距离小于枢接部22至第二扇面212端部的距离。
该第一发光装置3具有第一本体31以及多个第一发光体32,第一本体31设置于扇面21的第二扇面212表面,且第一本体31表面设置第一开关33,并于第一本体31内设置有电源34,电源34与各第一发光体32呈电性连接,并使多个第一发光体32分布设置于扇面21的第一扇面211与第二扇面212表面。
请参阅图1及图4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使用者使用本实用新型装置时,以手部握持基座1的握把11,并来回摆动基座1,由于扇面21的枢接部22至第一扇面211与第二扇面212端部的距离不同,进而让扇面21的产生惯性力而旋转,藉由扇面21旋转推动空气产生风力,由于扇面21以旋转方式产生风力,进而增加了扇面21扇动的面积,提高风力的产生;再者,当扇面21以旋转方式产生风力时,藉由第一扇面211表面镂空部213减少第一扇面211的风阻,以及利用第一发光装置3的第一本体31增加第二扇面212的重量,已可使扇面21旋转更加快速,制造出更多风力;再者,当风从第一扇面211的镂空部213进入,并推动第二扇面212,且枢接部22至第一扇面211与第二扇面212端部的距离不同,可使扇面21形成惯性力,而依枢接部22枢转产生风力,以达到扇风散热的效果,又可减少人手扇动或推动扇子的次数;启动第一开关33时,分别使位于扇面21的多个第一发光体32产生发光,进而达到美观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胜华,未经刘胜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694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