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拱坝水垫塘底部抽排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650193.0 | 申请日: | 2014-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58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 发明(设计)人: | 王仁坤;陈亚琴;夏勇;黄庆;杨敬;石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3/10 | 分类号: | E02D3/1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 |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拱坝 水垫塘 底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拱坝水垫塘底部抽排系统。
背景技术
高拱坝水垫塘底板受底部扬压力、脉动压力等向上水压力的影响,需要在底部设置封闭的抽排系统,以减小底部水体对底板向上的力,保证底板的整体稳定。但是,现有的抽排系统往往只通过单一廊道进行集中排水,其缺点为:水体集中收集排放,不仅收集不完全,而且单位时间内需要排出的水量较大,不能及时、通畅地将水垫塘底板底部的水体排出,影响水垫塘底板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向集水、排泄通畅的高拱坝水垫塘底部抽排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拱坝水垫塘底部抽排系统,包括底部纵向排水廊道、底部横向排水廊道、第一排水主洞、第二排水主洞和集水井;所述底部纵向排水廊道和底部横向排水廊道相互交叉设置;所述底部横向排水廊道的一端倾斜向下设有排水支洞,所述第一排水主洞纵向设置且与排水支洞的倾斜下端连通;所述集水井竖直设置,且集水井底部的水平高度低于排水支洞倾斜下端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二排水主洞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排水主洞和集水井连通;所述集水井中设有抽排水泵。
进一步的是,该抽排系统还包括上部纵向排水廊道;所述底部横向排水廊道的两端均倾斜向上设有侧壁排水廊道,所述侧壁排水廊道的倾斜上端与上部纵向排水廊道连通。
进一步的是,所述底部纵向排水廊道至少为两条且相互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是,所述底部横向排水廊道至少为两条且相互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相互交叉设置的底部横向排水廊道和底部纵向排水廊道对水垫塘底板底部分散的水体多向收集,并通过排水支洞统一排放到第一排水主洞中,再由第二排水主洞把水体排入集水井中经抽排水泵排出,实现了水体的多向收集、及时排放,该抽排系统能够将水垫塘底板底部的大部分水体收集并将其及时排出,单位时间内排水量较小,排水通畅,降低了水垫塘底板底部的向上水压力,保证水垫塘底板的整体稳定性。侧壁排水廊道能够收集、排放水垫塘边墙底部的水体,提高了水垫塘边墙的稳定性。多条底部横向排水廊道和底部纵向排水廊道的设置,加强了水体的收集,使抽排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沿图2中B-B线剖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底部纵向排水廊道1、底部横向排水廊道2、排水支洞21、侧壁排水廊道22、第一排水主洞3、第二排水主洞4、集水井5、抽排水泵51、上部纵向排水廊道6和集水房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高拱坝水垫塘底部抽排系统,包括底部纵向排水廊道1、底部横向排水廊道2、第一排水主洞3、第二排水主洞4和集水井5;所述底部纵向排水廊道1和底部横向排水廊道2相互交叉设置;所述底部横向排水廊道2的一端倾斜向下设有排水支洞21,所述第一排水主洞3横向设置且与排水支洞21的倾斜下端连通;所述集水井5竖直设置,且集水井5底部的水平高度低于排水支洞21倾斜下端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二排水主洞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排水主洞3和集水井5连通;所示集水井5中设有抽排水泵51。
泄洪时的水流方向为本文所指的纵向;其中,底部纵向排水廊道1和底部横向排水廊道2用于收集水垫塘底板上的排水暗沟中排出的水体,因为底部纵向排水廊道1和底部横向排水廊道2是纵横向交错设置的,所以能够对水垫塘底板底部的水体进行多向收集;底部纵向排水廊道1和底部横向排水廊道2收集的水体均流入第一排水主洞3并经第一排水主洞3排送到第二排水主洞4中,使水体得以及时排放,单位时间内的排量较小,避免了排泄拥堵;集水井5用于将水体聚集、缓存并通过抽排水泵51将水体抽排出去;集水井5一般设置在集水房7中,集水房7通常用于安装电气系统便于抽排水泵51及时自动抽排。
如图1和图3所示,为了对水垫塘边墙底部的水体进行收集、排放,提高水垫塘边墙的稳定性,该抽排系统还包括上部纵向排水廊道6;所述底部横向排水廊道2的两端均倾斜向上设有侧壁排水廊道22,所述侧壁排水廊道22的倾斜上端与上部纵向排水廊道6连通;水垫塘边墙底部的水体通过上部纵向排水廊道6和侧壁排水廊道22的收集,并顺着侧壁排水廊道22流入第一排水主洞3进行排放。
如图2所示,该抽排系统中的底部纵向排水廊道1至少为两条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底部横向排水廊道2至少为两条且相互平行设置;多条底部纵向排水廊道1和底部横向排水廊道2的设置,加强了水体的收集,使抽排效果进一步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501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快速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海洋平台浮托安装缓冲吸震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