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跟踪聚光光伏系统用导光元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644162.4 | 申请日: | 2014-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68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芸;石丽芬;彭程;崔介东;沈洪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2S40/22 | 分类号: | H02S40/2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 地址: | 200061 上海市普***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跟踪 聚光 系统 用导光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聚光光伏领域,尤其是非跟踪式太阳能聚光光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跟踪式太阳能聚光光伏系统用导光元件,替代现有太阳能聚光技术中所采用的对日跟踪系统。
背景技术
聚光光伏发电是通过采用廉价的聚光系统将太阳光会聚到面积很小的高性能光伏电池上,从而大幅度地降低系统的成本及昂贵的太阳电池材料用量。
聚光光伏发电的能力与太阳光的充分利用有重大的联系。接收太阳光的能量越多,发电量越大,发电能力越持久。聚光光伏电池由于聚光电池片面积小,为了更加充分地利用太阳光,聚光光伏发电系统必须辅以精确的对日跟踪装置。传统对日跟踪系统有一维跟踪和二维跟踪,都需要复杂的机电控制系统,这就增加了系统重量,不易安装且设计维护成本较高,跟踪设备和以后的维护费用在CPV系统中占据将近70%的成本。
为了更好的降低成本和利用太阳光的能量,如何不借助于机械跟踪系统,将太阳光充分收集和利用成为光伏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导光元件,其可以捕捉不同角度的太阳光并将太阳光按照一定传输路径导到菲涅尔透镜,替代对日跟踪系统,有效降低光伏发电系统的成本。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非跟踪聚光光伏系统用导光元件,所述导光元件为由多片片状光学玻璃叠成的四方透镜,所述多片片状光学玻璃具有同等厚度但具有不同的折射率。所述多片片状光学玻璃按照所述折射率由下而上依次减小的顺序叠加。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元件的顶面为光入射面,底面为聚光面,侧面为反射面。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元件经熔制成四方透镜。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四方透镜经过切割磨抛。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片状光学玻璃的折射率为1.5-2.2。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片状光学玻璃的厚度为1-5mm。
一些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其侧面形状为等腰梯形。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等腰梯形底端角度范围为90°~150°。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面覆有银或铝薄膜作为反射面。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银或铝膜的厚度为0.5~1μm。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同等厚度不同折射率片状燧石玻璃按照折射率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将这些玻璃板叠层排列,其中折射率小的为顶面,折射率大的为底面,熔制形成四方梯度折射率透镜,并经切割磨抛成侧面为等腰梯形的四棱台,并在侧面镀制铝膜或银膜。利用光线由折射率小的介质向折射率大的介质偏转的原理,捕捉各个方向入射的太阳光并导入到菲涅尔透镜,经过菲涅尔透镜将光汇聚到太阳能电池,达到理想的聚光发电的效果,替代传统的对日跟踪装置,有效地降低系统成本。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下文的详细说明,可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非跟踪聚光光伏系统用导光元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解释为受在此提出之实施例的限制。相反,提出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达成充分及完整公开,并且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了解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现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非跟踪聚光光伏系统用导光元件。
聚光光伏发电的能力与太阳光的充分利用有重大的联系。接收太阳光的能量越多,发电量越大,发电能力越持久。聚光光伏电池由于聚光电池片面积小,为了更加充分地利用太阳光,聚光光伏发电系统必须辅以精确的对日跟踪装置。传统对日跟踪系统有一维跟踪和二维跟踪,都需要复杂的机电控制系统,这就增加了系统重量,不易安装且设计维护成本较高,跟踪设备和以后的维护费用在CPV系统中占据将近70%的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非跟踪聚光光伏系统用导光元件,所述导光元件为由多片片状光学玻璃叠成的四方透镜,所述多片片状光学玻璃具有同等厚度但具有不同的折射率。所述多片片状光学玻璃按照所述折射率由下而上依次减小的顺序叠加。
所述导光元件的顶面为光入射面,底面为聚光面,侧面为反射面。所述导光元件经熔制成四方透镜。所述四方透镜经过切割磨抛。所述片状光学玻璃的折射率为1.5-2.2。所述片状光学玻璃的厚度为1-5mm。
所述导光元件的侧面形状为等腰梯形。所述等腰梯形底端角度范围为90°~150°。所述侧面覆有银或铝薄膜作为反射面。所述银或铝膜的厚度为0.5~1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441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通道模拟预失真功率放大器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专用铝合金边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