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燃料机车动力室封闭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628703.4 | 申请日: | 2014-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00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 发明(设计)人: | 栗韶毅;吴振乾;叶顶康;朱延东;卓文俊;陈长明;孟玉发;黎焕先;黄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C17/06 | 分类号: | B61C17/06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李兴洲;钱成岑 |
| 地址: | 64130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 机车 动力 封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车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双燃料机车动力室封闭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的情况内燃机车发动机安装在动力室内,是裸露在动力室内,便于发动机的检修。但是在双燃料发动机使用中存在着一个隐患就是:一旦进入发动机上部的液化天然气管发生泄漏,泄露的天然气将会成为动力室中的一个易燃易爆的危险源,而一般的柴油发动机则无此问题。因此,需要对动力室的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安全性,消除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双燃料机车动力室封闭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双燃料机车动力室封闭结构,包括动力室以及其内部的发动机,所述动力室将发动机上方的空间密闭形成封闭室,动力室顶盖上设置车体通风机与封闭室内部连通,封闭室底部设置进风隙。当车体通风机运转时,封闭室内部的热空气被抽出车外,如进入封闭室内部的液化天然气管发生泄漏,泄漏的天然气也同样被抽出车外。同时,不断有冷空气通过密封结构后下部的间隙被补充进密封结构内。该还可以防止液化天然气泄漏到动力室下部,否则启动发电机、主发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火花极有可能引起天然气爆炸。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室顶部内设置固定顶盖,所述封闭室包括后端墙、前端墙以及两侧的无纺布,所述后端墙、前端墙和无纺布均为可拆卸式设计,无纺布下端用螺栓连接在发动机上,上端用螺栓连接在固定顶盖上。封闭室的各结构均设计成可拆卸式,方便发动机的安装、拆卸。
作为优选,所述无纺布上开设观察窗。方便观察发动机增压器的状况。
作为优选,所述车体通风机设置在动力室前端顶盖上或中部顶盖上。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将可能泄露的液化天然气有效隔离在封闭室中并即时抽出动力室,以防发生安全事故,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或图2的左视A-A剖视图。
图中标记:1为动力室,2为发动机,3为封闭室,4为无纺布,5为观察窗,6为车体通风机,7为后端墙,8为前端墙,9为进风隙,10为固定顶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双燃料机车动力室封闭结构,包括动力室1以及其内部的发动机2,所述动力室1将发动机2上方的空间密闭形成封闭室3,动力室1顶盖上设置车体通风机6与封闭室3内部连通,封闭室3底部设置进风隙9,所述车体通风机6设置在动力室1前端顶盖上。
如图3所示,所述动力室1顶部内设置固定顶盖10,所述封闭室3包括后端墙7、前端墙8以及两侧的无纺布4,所述后端墙7、前端墙8和无纺布4均为可拆卸式设计,下端用螺栓连接在发动机2上,上端用螺栓连接在固定顶盖10上。
所述无纺布4上开设观察窗5。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双燃料机车动力室封闭结构,包括动力室1以及其内部的发动机2,所述动力室1将发动机2上方的空间密闭形成封闭室3,动力室1顶盖上设置车体通风机6与封闭室3内部连通,封闭室3底部设置进风隙9,所述车体通风机6设置在动力室1中部顶盖上。
如图3所示,所述动力室1顶部内设置固定顶盖10,所述封闭室3包括后端墙7、前端墙8以及两侧的无纺布4,所述后端墙7、前端墙8和无纺布4均为可拆卸式设计,下端用螺栓连接在发动机2上,上端用螺栓连接在固定顶盖10上。
所述无纺布4上开设观察窗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未经南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287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