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潜水泵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610283.7 | 申请日: | 2014-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262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振东 |
| 主分类号: | F04D13/08 | 分类号: | F04D13/08;F04D29/6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713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潜水泵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泵,特别涉及一种潜水泵。
背景技术
潜水泵是深井提水作业时的重要设备,目前的潜水泵由电机及泵体一体设计构成的,其中泵体主要由导流壳与输出体组成。
现有的潜水泵的输出体与导流壳的连接方式为:在潜水泵的输出体101与导流壳102的连接处设置通孔,并通过螺栓103及螺母104在通孔处对潜水泵的输出体与导流壳进行紧固连接,如图1所示。
当搬运潜水泵或者潜水泵处于悬空状态时,由于输出体以下的导流壳及电机重量较大,则输出体与导流壳的外在接触部位的受力也比较大。当螺栓及螺母处产生松动时,潜水泵的输出体与导流壳存在脱离的风险,后果严重。因此现有的潜水泵结构整体的稳定性较低。
因此,市场上需要一种新型的、结构整体稳定性高的潜水泵。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较高的结构整体的稳定性的潜水泵。
一种潜水泵,包括电机,输出体和导流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泵还包括:
均匀设置在所述输出体上的至少两个凸起的且具有凹槽的连接块;
设置在所述导流壳底部,在竖直方向上与各连接块对应的螺纹孔;
与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块数量一致的拉紧板,一个拉紧板与一个连接块及连接块对应的螺纹孔相对应;
各拉紧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顶部设置有可嵌入对应连接块的凹槽内的螺纹杆;设置在所述板体底部的弯曲部,所述弯曲部上设置有与对应连接块的螺纹孔对应的第一通孔;
与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块数量一致的止动垫圈,一个止动垫圈扣接一个连接块,各止动垫圈设置有第二通孔;
各拉紧板的螺纹杆嵌入对应连接块的凹槽内并穿过对应连接块所对应的止动垫圈的第二通孔,以使各拉紧板通过螺母与螺纹杆与所述输出体连接;
各拉紧板通过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螺纹孔的螺丝与所述导流壳紧固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螺纹孔和拉紧板的个数均为四个。
优选的,所述输出体与所述导流壳外径相等。
优选的,所述潜水泵还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输出体上的两个吊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包括以下优点:
本申请提供的潜水泵,在输出体上设置至少两个连接块,导流壳底部与连接块对应设置有螺纹孔,与连接块及螺纹孔对应设置的拉紧板。各拉紧板的螺纹杆嵌入对应连接块的凹槽内并穿过对应止动垫圈的第二通孔,通过螺母与对应螺纹杆将所述拉紧板与所述输出体连接;拉紧板通过穿过第一通孔与螺纹孔的螺丝与导流壳紧固连接,进而实现了潜水泵输出体与导流壳的连接。
通过采用拉紧板对输出体及导流壳底部进行连接,可使潜水泵结构整体稳定性更高,大大降低了输出体与导流壳相脱离的风险。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潜水泵的局部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潜水泵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潜水泵输出体及连接块的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潜水泵的拉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潜水泵的止动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潜水泵的局部示意图。本申请提供的潜水泵包括电机1、输出体2、导流壳3,在输出体2上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块4。请参见图3,其示出了输出体及连接块4的俯视图。其中,连接块4为凸起的且具有凹槽开口的块体,且与输出体2一体成型。在导流壳3的底部设置有在竖直方向上与各连接块4对应的螺纹孔5。拉紧板6用于在连接块4与螺纹孔5处将输出体2与导流壳3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振东,未经张振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102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