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边坡复绿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602571.8 | 申请日: | 2014-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98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 发明(设计)人: | 邓伟;徐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春都园林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E02D17/20;B32B9/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12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边坡复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边坡复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边坡复绿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公路、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大量开工,公路选线穿越绿化带,形成大量裸露边坡,导致绿色植被遭到破坏,甚至退化,造成水土流失。
边坡复绿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难点,在目前国内的生态复绿领域中,对于边坡复绿一般采用在片石护坡或矩形框架护坡基础上,进行植被喷播,但因为片石护坡自重较大,不适宜在高边坡使用,且几乎无法进行植被恢复;矩形框架结构较简单,但只适于填方边坡,不适合大面积的山体破坏形成的岩石边坡、风化沿边坡等,并且该方法大多未设置边坡坡面排水结构,框架底部积水容易造成植被根系的腐烂死亡,影响复绿效果。而植被喷播一般采用植生袋用于植株再生,而植生袋一般采用单层无纺袋,在袋内填充土壤、肥料及植物种子,再码放在边坡上。其在植生袋内完全填充土壤、肥料和植物种子,导致整个植生袋重量过重,码放在边坡上后使边坡承受的重力较大,且植生袋不能较好的进行定型,在边坡上铺设时费时费力,且影响整体美观。且现有的植生袋往往成本高、结构不合理、耐腐蚀性差,不利用规模化生产,使用寿命短,不利于保水保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边坡复绿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边坡复绿装置,包括框架、植生袋和防护网,所述框架包括框架本体及固定部,所述框架本体位于边坡表面,所述框架本体为由多条横向棱和多条竖向棱相互交错形成的一体式框架本体,相邻的横向棱和竖向棱所围成的区域为种植区,所述种植区顶部呈外凸的圆弧形、底部呈内凹的圆弧形,所述竖向棱表面设置有嵌入其内的竖向排水槽,所述种植区的底部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槽与其两侧的竖向排水槽相连通,所述连接槽呈L形,所述横向棱、竖向棱、竖向排水槽和连接槽的截面均呈外大内小的梯形状;所述固定部包括拉杆及固定框,所述拉杆嵌入边坡内部,所述拉杆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框架本体在靠近边坡坡面的一侧且与所述边坡坡面相垂直,所述固定框包括倾斜梁、垂直连接桩、水平梁及垂直底桩,所述倾斜梁与所述边坡坡面相平行,所述拉杆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倾斜梁之上,所述垂直连接桩位于所述倾斜梁之下且其顶端与所述倾斜梁相连接,且所述垂直连接桩与所述拉杆呈一定的钝角一一对接,所述水平梁水平设置,所述垂直连接桩的底端连接在所述水平梁之上,所述水平梁之下设置与其相垂直的垂直底桩,且所述垂直底桩与所述竖直连接桩一一对接,所述垂直底桩底端设置有底盘,所述底盘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垂直底桩的横截面积;所述植生袋为多层袋体,所述植生袋由内向外的层状结构依次为:无纺土工布层、密麻布层、外编织网层、椰纤维网层,所述无纺土工布层内填充有植物土壤及肥料,所述无纺土工布层内还设置有将其撑开定型的发泡材料块,无纺土工布层内的发泡材料块与植物土壤及肥料相互交错排布,所述无纺土工布层与密麻布层之间填充有植物种子,所述外编织网层为由聚酯纤维、亚克力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纤维无序缠结而成的网状结构,所述椰纤维网层为由椰子纤维构成的网状结构;所述植生袋堆放在所述框架的种植区内,所述框架的外侧铺设所述防护网。
作为上述的一种边坡复绿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密麻布层上设置有网眼尺寸稍小于所述植物种子粒径的第一生长孔,所述椰纤维网层、外编织网层上设置有网眼尺寸稍大于第一生长孔的第二生长孔。
作为上述的一种边坡复绿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植生袋的相邻层之间通过针刺勾连为一体。
作为上述的一种边坡复绿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防护网为镀锌合金网。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春都园林股份公司,未经安徽春都园林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025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解增氧水稻育秧装置
- 下一篇:防积水树木种植穴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