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翅片式冷凝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89421.8 | 申请日: | 2014-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8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 发明(设计)人: | 卢盛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联合冷热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B39/04 | 分类号: | F25B39/04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李志强 |
| 地址: | 51053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翅片式 冷凝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翅片式冷凝器。
背景技术
翅片式两排及其以上排数的冷凝器中,其流路设计较为随意,各冷凝回路的长度不均,通常情况下,当冷媒在冷凝管中经由各流路最终流到冷凝管的出口后,通过并联设置在换热器下端的多根过冷管进行汇总,汇总后的冷媒经节流部件进行节流后最终进入蒸发器中,而由于采用的过冷管太长,且流程阻力过大,因此使流经各流路的冷媒在混合时的热量损失较大。
此外,传统的翅片式冷凝器流路设计时,未注意进气总管和出液总管位置、冷媒流路形式和冷媒流速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存在冷媒流速过低,冷媒分流不均导致换热不均,在变工况下存在积液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翅片式冷凝器,通过将流路设计为倒U形,提高换热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翅片式冷凝器,包括进气总管、出液总管及沿气流方向设置的两排冷凝管,其中一排冷凝管位于迎风侧,另外一排冷凝管位于背风侧,所述两排冷凝管呈倒U形排布,进气总管与背风侧的冷凝管连接,出液总管与背风侧的位于底部的翅片管式冷凝器连接。
所述出液总管还连接有过冷管。
所述进气总管位于冷凝管的中间位置。
所述两排冷凝管中划分成多个冷凝回路,冷凝回路中的冷凝管串联连接,各冷凝回路的进气端均与进气总管连接,各冷凝回路的冷媒出口均与过冷管连接。
所述各冷凝回路内的位于底部的冷凝管均连接有过冷管。
所述冷凝回路包含背风侧的冷凝管和迎风侧的冷凝管。
所述各个冷凝回路中所包含的冷凝管的数量相同,且各个冷凝回路的长度保持一致。
所述背风侧的冷凝管和迎风侧的冷凝管的数量相同。
本实用新型将流路形式设为倒“U”型形式,底部增设可使冷媒过冷的过冷管,翅片式冷凝器的换热性能得到提高的同时,增加了冷媒的过冷度,可有效减少换热器的换热面积,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翅片式冷凝器,包括进气总管2、出液总管1及沿气流方向设置的两排冷凝管4,该两排冷凝管包含若干根冷凝管,其中一排冷凝管位于迎风侧,另外一排冷凝管位于背风侧,并且背风侧的冷凝管的数量与迎风侧的冷凝管的数量相同,所述两排冷凝管呈倒U形排布,进气总管2与背风侧的冷凝管4连接,并且该进气总管设置在背风侧的所有冷凝管的中间位置,出液总管与背风侧的位于底部的翅片管式冷凝器连接。两排冷凝管中划分成多个冷凝回路3,冷凝回路3中的冷凝管串联连接,各冷凝回路的进气端均与进气总管连接,各冷凝回路的冷媒出口均与过冷管连接,进气总管往各冷凝回路输入气体。冷凝回路包含背风侧的冷凝管和迎风侧的冷凝管,并且各个冷凝回路中所包含的冷凝管的数量相同,且各个冷凝回路的长度保持一致。
此外,各冷凝回路的位于底部的冷凝管连接有过冷管5,且各冷凝回路的冷媒出口均与出液总管1相连通,使得各冷凝回路输出的冷媒均进入出液总管。出液总管1还连接有过冷管6,使得各冷凝回路输出的冷媒先进入该过冷管后再进入出液总管。各冷凝回路的冷媒全部汇集到最底部时在进入到出液总管前再次进入与出液总管相连接的过冷管中,从而提高过冷度,使换热性能得到提升。
在本实施例中,如附图1和2所示,冷凝回路中包含5根冷凝管,并且各冷凝回路从上而下排布,各个冷凝回路相连通,且各冷凝回路的冷媒输出最终汇集到最底部的出液总管中,经该出液总管排出。由于本实施例中将出液总管设置在所有冷凝管的最底部,保证了液态冷媒能够顺畅的排出,在变工况下不存在积液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进气总管位于背风侧的各冷凝管的中间位置,当压缩机将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排入到进气总管内时,该气态冷媒经进气总管进入到各冷凝回路的冷凝管中,分成多路流动。高压高温气态冷媒在冷凝管中的冷凝过程存在三种状态,前部分为气态,中间部分为气液两相,后部分为液态。即刚由进气总管输出时为气态,随着在冷凝管中放热而形成气液混合,到最后完全成为液态冷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联合冷热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联合冷热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894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