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体破洞堵漏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76555.6 | 申请日: | 2014-10-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03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 发明(设计)人: | 郭伟;郭家骏;郭振宇;郭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伟 |
| 主分类号: | B63B43/16 | 分类号: | B63B43/16 |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张少凤 |
| 地址: | 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船体 破洞 堵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体堵漏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船体破洞堵漏装置。
背景技术
海上舰船在战时或航行过程中,因遭到武器的攻击、海损事故、船体局部腐蚀锈烂等原因,造成船体出现破洞而进水,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实施封堵,将使舰船的浮力严重下降,稳性恶化,直接影响到舰船的正常航行和舰艇战斗力的正常发挥,甚至使舰船失去生命力而沉没,造成人员伤亡和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堵漏是舰船在海上停泊或航行状态时,在没有岸基保障的条件下,用来阻止海水因船体出现破洞而进入舱室,防止海水向其它舱室蔓延,是保持舰船不沉性最基本和最关键的第一道措施,因此,堵漏装置是海上舰船必须配置的重要工具。
目前,舰船常用的堵漏装置主要包括:软边堵漏板、堵漏箱和堵漏釜等。存在以下问题:1、密封效果差,软边堵漏板采用帆布包棕丝、麻绳或不透水的海棉等物品作为密封层,而堵漏箱和堵漏釜与船体接触的面为平面,一旦船体曲面处出现破洞,这几种堵漏装置的密封层很难与船体曲面完全贴合,影响密封效果;2、堵漏部位需要有类似肋骨或构架等作为固定堵漏装置的支撑点;3、需要配备各种长度和粗细不等的支柱、木楔等附属器材,占用活动空间,妨碍人员活动和操作,虽然堵漏釜不需要上述附属器材,但在堵漏时操作员必需手伸出船体破洞外来调整撑杆,操作极不方便;4、堵漏必须二人以上操作才能完成。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体破洞堵漏装置,解决了现有堵漏装置密封效果差、操作复杂、占用空间等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体破洞堵漏装置,包括连杆、固定安装在连杆一端的支架结构、套装在所述连杆上的第一密封装置,所述支架结构包括拉簧、支架以及至少两个挡杆,所述支架固定安装在连杆的一端,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挡杆枢接在支架上,所述挡杆之间设置有拉簧,所述限位部和拉簧限制所述挡杆处于与连杆垂直的位置;所述第一密封装置包括第一密封盖以及柔性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盖套装于连杆上,所述第一密封盖上设置有圆环形凹槽,所述柔性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圆环形凹槽内。
由于在堵漏过程中,船舷外流入船体破洞口的水的冲击力很大,对堵漏装置的柔性密封圈产生很大的冲击力,不利于柔性密封圈与船体贴合密封。为了使柔性密封圈与船体能够快速有效的贴合,所述第一密封盖上设置有减压孔,水可通过减压孔流入船体,减小对柔性密封圈产生的冲击力,实现柔性密封圈与船体快速有效的贴合。
进一步的,堵漏装置包括第二密封盖,所述第二密封盖与第一密封盖接触时,密封所述减压孔,防止水从减压孔流入船体。
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盖与第二密封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圈,用于防止水从第一密封盖与第二密封盖之间渗入船体。
其中,柔性密封圈为充气气囊或者软体实心橡胶圈。
为了方便第一密封装置沿连杆滑动,堵漏装置包括手轮,所述手轮通过螺纹套装在连杆上。
进一步的,手轮与所述第一密封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圈,防止水从第一密封盖和手轮之间渗入船体。
优选的,堵漏装置包括密封帽,所述密封帽通过螺纹连接在连杆的另一端,防止水沿螺纹从连杆渗入船体。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帽与手轮之间设置有密封圈,防止水从密封帽与手轮之间渗入船体。
为了便于操作堵漏装置,堵漏装置包括拉环,所述拉环与连杆的另一端相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① 本实用新型采用充气气囊或软体实心橡胶圈作为密封圈,能与破洞处的船体平面或曲面紧密贴合,整体密封效果非常好;
② 本实用新型采用结构设计巧妙的支架结构提供支撑点,而无需肋骨或构架来为堵漏装置的固定提供支撑点,对船体破洞处的堵漏环境条件无特殊要求;
③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单人操作就可以完成整个堵漏过程;
④ 本实用新型不需要支柱、木楔等附属器材,几乎不占其它空间,也不影响人员的活动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使用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船体破洞堵漏装置,包括连杆5、固定安装在连杆5一端的支架结构、套装在连杆5上的第一密封装置、第二密封装置、手轮12、位于连杆另一端拉环14及密封帽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伟,未经郭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765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保温除臭变色面料
- 下一篇:一种双层隔热夹丝压花玻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