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平板电子设备的夹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70308.5 | 申请日: | 2014-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4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 发明(设计)人: | 陈工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工 |
| 主分类号: | F16M11/04 | 分类号: | F16M1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1 | 代理人: | 徐丁峰;付伟佳 |
| 地址: | 310013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平板 电子设备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平板电子设备的夹具。
背景技术
包括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的平板电子设备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办公环境和家庭中。目前,这些平板电子设备主要是依靠手持使用。显然,长时间手持会感觉到疲劳,容易造成腕部软组织损伤,导致腕管综合症。依靠使用者手持会导致使用者无法长时间保持正确的姿势,这进一步会引起颈椎伤害,例如重复性劳损的风险(RSIS)以及与工作有关的肌肉骨骼疾病(WRMSDs)。此外,手持平板电子设备会限制使用者只能进行单手能够完成的简单动作,在需要双手进行的工作(例如开车)的情况下则无法使用平板电子设备。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用于平板电子设备的夹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平板电子设备的夹具,包括: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和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分别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间隔开,以形成用于夹持平板电子设备的夹持空间;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和所述第二夹持装置之间,用于在使用时为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对所述平板电子设备的夹持提供作用力;以及标示装置,所述标示装置靠近所述第一夹持部或所述第二夹持部设置,用于标示所述夹具的拉开方向。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的截面都呈三角形,以形成朝向开口方向尺寸逐渐减小的夹持空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相对的表面上都设置有缓冲垫。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装置还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夹持部的插条,所述第二夹持装置还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插槽,所述插条可移动地插入至所述插槽,所述弹性件在所述插条和所述插槽内连接至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和所述第二夹持装置。
优选地,所述壳体具有扁平的外形。
优选地,所述插条和所述插槽的数量均为两个。
优选地,所述夹具还包括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设置在所述夹具的与所述夹持空间相对的侧面上,用于与平板电子设备支架连接。
优选地,所述标示装置靠近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和所述第二夹持装置中质量相对较轻的夹持装置的夹持部来设置。
优选地,所述标示装置是由形成在所述第一夹持装置上的凹槽和形成在所述第二夹持装置上的凹槽形成的半圆形通孔。
优选地,所述标示装置为凹槽或通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具能够释放使用者的双手,避免在使用平板电子设备时影响使用者的其他操作,并且避免长期手持使用平板电子设备对使用者的身体造成的损伤。此外,该夹具夹持牢固、操作方便快捷。
在实用新型内容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夹具的后视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的夹具的前视立体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夹具的分解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夹具的侧视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夹具的使用状态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夹具连接至平板电子设备支架的分 解图;以及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夹具连接至另一平板电子设备支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提供了大量的细节以便能够彻底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如下描述仅涉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细节而得以实施。此外,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具,该夹具可用于支撑和固定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平板电子设备。该夹具可以在家庭、办公场所、交通工具(例如飞机、船、火车、车辆等)、室外场所等中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工,未经陈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703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