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轴放卷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62375.2 | 申请日: | 2014-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2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 发明(设计)人: | 黄国平;雷昭祥;梁铁军;陈伟锋;李杰;马亮亮;徐国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H19/18 | 分类号: | B65H19/18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王志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轴放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卷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实现在线换卷的放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覆铜板行业中,由于市面在售的高温辊压机的放卷单元都是采用一个放卷轴来对材料进行放卷(简称:单轴放卷),即放卷单位针对某一材料只有一个放卷轴来进行放卷,实际放卷时,将呈卷状的材料套设在放卷轴上,通过驱动机构对放卷轴的驱动从而实现材料的放卷,被从放卷轴上释放的材料进入高温辊压机中而进行辊压;由于现有的这种单轴放卷装置,当放卷轴上的材料被释放完后,需要停止设备后才能更换新的材料,从而才能继续工作,因此现有的这种单轴放卷装置,无法实现连续性生产换卷,每次换卷都需先停止设备,然后在将新的呈卷状的材料装设于放卷轴上并同上一卷材的末端驳接,从而使得两卷材连接在一起,然而每次停机换卷驳接至少都要浪费10多米的材料,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还降低了产品合格率和生产效率。
因此,亟需一种能实现在线换卷并确保连续生产的放卷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在线换卷并确保连续生产的双轴放卷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轴放卷装置,适用于对高温辊压设备持续提供材料的输送,其中,所述双轴放卷装置包括固定架、第一轴机构及第二轴机构,所述第一轴机构包括第一放卷轴及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放卷轴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架枢接,所述第一放卷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啮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固定于所述固定架上并驱动所述第一放卷轴转动;所述第二轴机构包括第二放卷轴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放卷轴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架枢接,所述第二放卷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啮合,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固定于所述固定架上并驱动所述第二放卷轴转动,所述第二放卷轴与所述第一放卷轴均呈水平状且二者相互平行设置。
较佳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马达及第一传动齿轮组,所述马达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的输入端啮合,所述第一传输齿轮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放卷轴啮合。
较佳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离合器及第二传动齿轮组,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放卷轴啮合,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的输入端藉由所述离合器与所述马达的输出端啮合或断开啮合。
较佳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磁粉刹车器及第三传动齿轮组,所述磁粉刹车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传动齿轮组的输入端啮合,所述第三传动齿轮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放卷轴啮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双轴放卷装置具有两个能对卷材进行放卷的放卷轴,即第一放卷轴和第二放卷轴,当第一放卷轴在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材料快被释放完时,将新开卷的材料装设于第二放卷轴上并与第一放卷轴上的材料驳接上,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放卷轴转动,从而实现第二放卷轴的放卷,与此同时切断第一放卷轴上的材料,使得第二放卷轴上的材料顺利的连续上第一放卷轴上的材料而进入高温辊压设备中;随着第二放卷轴的不停的转动放卷,当第二放卷轴上的材料快被释放完时,将新开卷的卷材装设于第一放卷轴上并与第二放卷轴上的材料驳接上,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放卷轴转动,从而实现第一放卷轴的放卷,与此同时切断第二放卷轴上的材料,使得第一放卷轴上的材料顺利的连续上第二放卷轴上的材料而进入高温辊压设备中;如此循环,使得使用本实用新型在对材料进行换卷时,不需停止设备进行等待,有效的实现了在线换卷并确保连续生产的目的,节省了材料及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双轴放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双轴放卷装置中第一放卷轴快释放完进行在线换卷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图2中第二放卷轴材料与第一放卷轴上材料进行驳接换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双轴放卷装置中第二放卷轴快释放完进行在线换卷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图3中第一放卷轴上材料与第二放卷轴上材料进行驳接换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双轴放卷装置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双轴放卷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623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