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大型计算机供电中的低压断路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58033.3 | 申请日: | 2014-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72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 发明(设计)人: | 任佳;袁祖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锐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71/00 | 分类号: | H01H7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大型计算机 供电 中的 低压 断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大型计算机供电中的低压断路系统。
背景技术
开关是指一个可以使电路开路、使电流中断或使其流到其他电路的电子元件。低压断路器又称为自动空气开关、自动空气断路器。其功能是刀开关、熔断器、热继电器、欠电压继电器的组合,常用作低压(550V以下)配电的总电源开关,具有同时对电动机进行短路、过流、欠压、失压保护的作用。低压断路器的种类很多,按其结构形式可分为框架式和塑料外壳式;按操作可分为手动、电动和液压传动操作;按触头数目可分为单极、双极和三极。现有的大型计算机由于功率大,内部元件繁多,内部的电压变化很多,经常出现低压或者高压的现象,对计算机元件损坏很大,易造成元件的烧坏,现有的低压断路器由于结构和性能跟不上大型计算机内部元件的转换频率,反应时间太慢,易造成元件的烧坏,缩短了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的低压断路器由于结构和性能跟不上大型计算机内部元件的转换频率,反应时间太慢,易造成元件的烧坏,缩短了使用寿命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大型计算机供电中的低压断路系统,该低压断路系统反应快,通过在计算机内部形成一种保护结构,能够适应大型计算机内部元件的转换频率,保护了元件的安全,延长了使用寿命,解决了现有的低压断路器由于结构和性能跟不上大型计算机内部元件的转换频率,反应时间太慢,易造成元件的烧坏,缩短了使用寿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大型计算机供电中的低压断路系统,包括内部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中设置有三块相互平行的挡板,挡板中设置有搭板一,搭板一同时穿过三块挡板,且搭板一同时与三块挡板固定,挡板的两端均设置有触头,每一块挡板上的触头对称设置在搭板一的两侧,其中一块挡板连接有弹簧一,弹簧一的两端分别与该挡板和壳体的内壁固定,搭板一的上方设置有搭板二,且搭板一的端头与搭板二的端头接触,搭板二远离搭板一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与壳体的内壁固定,固定座中设置有转轴,转轴同时穿过固定座和搭板二,且搭板二能够绕着转轴转动,搭板二的下方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的顶端与搭板二的底端固定,连接柱的外壁设置有若干根接触块,接触块的一端与连接柱的外壁垂直固定,设置在最下方的接触块的底端连接有双金属片,且双金属片与壳体的内壁固定,接触块设置有衔铁,衔铁均连接有弹簧,且弹簧与壳体的内壁固定,壳体的空腔中设置有过流脱扣线圈、失压脱扣线圈以及分励线圈,过流脱扣线圈、失压脱扣线圈以及分励线圈分别靠近对应的衔铁,过流脱扣线圈、失压脱扣线圈以及分励线圈分别与对应的挡板连接,且分励线圈连接有按钮,按钮设置在壳体上,过流脱扣线圈连接有加热电阻丝,加热电阻丝设置在双金属片的正下方,且加热电阻丝和双金属片相互靠近,加热电阻丝设置在壳体空腔中。
所述过流脱扣线圈和分励线圈分别设置在对应的衔铁的正上方;所述失压脱扣线圈设置在对应的衔铁的正下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低压断路系统反应快,通过在计算机内部形成一种保护结构,能够适应大型计算机内部元件的转换频率,保护了元件的安全,延长了使用寿命,解决了现有的低压断路器由于结构和性能跟不上大型计算机内部元件的转换频率,反应时间太慢,易造成元件的烧坏,缩短了使用寿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弹簧一;2—触头;3—搭板一;4—搭板二;5—按钮;6—壳体;7—分励线圈;8—衔铁二;9—弹簧二;10—弹簧四;11—衔铁一;12—失压脱扣线圈;13—加热电阻丝;14—双金属片;15—弹簧三;16—衔铁三;17—过流脱扣线圈;18—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锐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锐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580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