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植物油净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487555.9 | 申请日: | 2014-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99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 发明(设计)人: | 薛武军;谢海生;苏永裕;孙勤;陈琼华;杨耿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银祥油脂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1B3/00 | 分类号: | C11B3/00;B01D24/10;B01D24/46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 |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油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油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植物油加工,一般分为压榨法与浸出法,其中,浸出法利用溶剂浸提原料获得混合油,之后再将溶剂蒸发获得植物油。溶剂为正己烷,其有害物残留极少,可视为安全溶剂。在溶剂蒸发过程中,由于油中含有杂质,混合油蒸发设备易结垢,需要经常清洗,而设备内部的清洗较为麻烦。在食品级浓缩磷脂加工中,其质量取决于加工原料—植物油精炼副产品油脚中杂质的含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油净化装置,以克服背景技术中植物油杂质引起混合油蒸发设备易结垢的问题及食品级浓缩磷脂加工的质量控制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植物油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净化器(1),其包括一U形管(11),U形管两端的管口分别设纳米金属粉装入口(13)和(14),底部中央设纳米金属粉排出口(12);该U形管(11)的左臂上部侧面设有混合油进口(15),右臂上部侧面设有混合油出口(16);
混合油输出罐(2),其通过管道(21)连接至混合油进口(15),管道(21)上设有混合油泵(23),混合油泵(23)和混合油进口(15)之间设有阀门(22);
反冲洗溶剂接收罐(3),其通过支管(31)连接至净化器的混合油出口(15),支管(31)上设有阀门(32);
混合油接收罐(5),通过管道(51)连接至净化器(1)的混合油出口(16),该管道(51)上设有阀门(52);
反冲洗溶剂输出罐(4),通过支管(41)连接至净化器(1)的混合油出口(16),支管(41)上设有溶剂泵(42),混合油出口(16)和溶剂泵(42)之间设有阀门(43)。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净化器(1)的左右臂分别设有一压力表(17)。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支管(31)和管道(21)的连接处位于阀门(22)与混合油进口(15)之间。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支管(41)和管道(52)的连接处位于阀门(52)和混合油出口(16)之间。
本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利用U型管:解决了纳米材料的支撑问题。
2、可进行反冲洗:解决了纳米过滤材料重复使用后的阻力增加,使纳米材料重新排列,形成了有别与前次净化的新过滤介质。
3、混合油的净化,使得混合油蒸发设备不易结垢,蒸发效果好;使得油脂精炼离心机排渣少,精炼效果好;使得副产品油脚含杂质少,产品质量高。经实际应用,在一实施例中,净化前混合油含杂量:1.12%,净化后混合油含杂量:0.003%。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植物油净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查阅图1,一种植物油净化装置,它包括净化器1、其包括一U形管11。U形管两端的管口分别设纳米金属粉装入口13和14,底部中央设纳米金属粉排出口12。该U形管11的左臂上部侧面设有混合油进口15,右臂上部侧面设有混合油出口16,左右臂分别设有压力表17。
一混合油输出罐2通过管道21连接至混合油进口15,管道21上设有混合油泵23,混合油泵23和混合油进口15之间设有阀门22。阀门22和混合油进口15之间的管道上,另设一支管31,该支管连接至反冲洗溶剂接收罐3,该支管31上也设有阀门32。
混合油出口16通过管道51连接至混合油接收罐5,该管道51上设有阀门52。阀门52和混合油出口16之间的管道51上设有一支管41,该支管41连接至反冲洗溶剂输出罐4,支路41上设有溶剂泵42,支管41与管道51的连接处和溶剂泵42之间设有阀门43。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如下:首先通过纳米金属粉装入口13和14装入金属纳米粉,之后,混合油输出罐2中,油脂浸出加工过程的混合油,用混合油泵23从混合油进口15泵入,此时阀门22、52开启,阀门32、43封闭。在泵23的压力下,混合油经过金属纳米粉,杂质被截留在纳米材料中,净化后的混合油从混合油出口16流出净化器1至混合油接收罐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银祥油脂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银祥油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875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