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手提袋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452580.3 | 申请日: | 2014-08-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95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 发明(设计)人: | 綦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壹秋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5C3/00 | 分类号: | A45C3/00;A45C13/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李玉盛 |
| 地址: | 40002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手提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提袋,特别是便携式手提袋。
背景技术
手提袋是每个家庭经常会用到的物品。目前,市场上的手提袋大致分为三种:一种为塑料袋,这种袋子使用最为普遍,但其往往只能使用一两次,而且不环保;一种为纸质手提袋,这种手提袋较为环保,但容易破损;一种为布制手提袋,这种袋子可重复使用,最为牢靠,同时,也很环保,但不方便携带。
但上述手提袋大多为一个具有开口的方形结构,较为死板,不够美观。同时,提手多为两根设置在正面和背面上的绳子,与袋体的接触面少,经常会出现断裂或脱落的情况。
另外,现在市面上的手提袋大多是用来放置杂物或是蔬菜、水果等物品。没有可以携带易碎物品的手提袋,比如像陶瓷制品、玻璃制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手提袋结构单一、不牢靠、不能携带易碎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携带方便、结构牢靠、能够携带易碎物品的便携式手提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便携式手提袋,包括柔性袋体和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袋体是由一块呈多边形的软体材料折叠而成,在柔性袋体上设有至少四条内折痕,在每条内折痕外侧对应设有外折痕,所述内折痕首尾相接或者不相连接;将柔性袋体的所有外角分别沿对应的内折痕向内折叠,得到多个包裹面;再将折叠后每个包裹面的角部沿外折痕向外折叠,得到覆盖在包裹面上的提手安装面,内折痕以内的区域形成下底面;提手安装面与包裹面在外折痕处留有间隙形成容纳所述提手的通道,提手安装面与包裹面在通道外侧相连接;提手穿入每个通道内,形成环绕状;在包裹面的中部形成一个置物口。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袋体呈正方形或正八边形,柔性袋体为两层或两层以上缝制成一块的夏布。
进一步的,所述内折痕和外折痕相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通道是通过将提手安装面和包裹面缝制或粘和在一起后形成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得到的便携式手提袋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布制,同时,提手与袋体的接触面大,使得整个手提袋更加牢靠,不易破损。
2、手提袋的袋体与提手连接方式特别,当收紧提手后,手提袋呈棱台状,且置物口与所装物品紧贴,使得物体与袋体连接的更加紧密,即使在袋体内放置陶瓷用品或玻璃制品也不用担心被摔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便携式手提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便携式手提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便携式手提袋的折叠制作过程;
图4为实施例2中便携式手提袋展开后示意图。
图中:柔性袋体1、下底面11、包裹面12、提手安装面13、置物口14、内折痕15、外折痕16、通道17、提手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手提袋,如图1-图3所示,它包括柔性袋体1和提手2,所述柔性袋体1是由一块呈正方形的夏布折叠而成,在柔性袋体1上设有四条内折痕15,在每条内折痕15外侧对应设有外折痕16,所述内折痕15首尾相接,形成一个正四边形;将柔性袋体1的所有外角分别沿对应的内折痕15向内折叠,得到一个由内折痕15围绕而成的下底面11,再将折叠后的所有外角沿外折痕16向外折叠,得到四个包裹面11和覆盖在包裹面11上的四个提手安装面13;提手安装面13与包裹面12在外折痕16处留有间隙形成容纳所述提手2的通道17,提手安装面13与包裹面12在通道17外侧相连接;提手2穿入每个通道17内,形成环绕状;在包裹面12的中部形成一个置物口14。
所述包裹面12的总面积小于下底面11的面积;所述提手2为一根或多根可在通道17内自有活动的套绳;当需要外出携带茶壶或茶杯等物品时,只需将该物品通过置物口14放在下底面11上,然后用手指勾住呈对角的套绳后,向上提拉,此时,置物口14变小并收紧,最后,将该对角的套绳打结固定住柔性袋体1内的物品,用手提着收紧后的套绳即可携带物品外出。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袋体1为两层或两层以上缝制成一块的夏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壹秋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壹秋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525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