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均匀进水器及污水处理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448409.5 | 申请日: | 2014-08-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2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王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嘉净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伍见 |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均匀 进水 污水处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均匀进水器及污水处理设备,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设备能有效处理城区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避免污水及污染物直接流入水域,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污水处理设备中普遍通过气动水泵使液体运输,气动水泵是一种以由压力气体作为动力的液体运输设备。气体水泵在工作的过程中不会产生火花,运行中无热量产生,设备不会发热,不仅可以输送水,也可以适应输送腐蚀性液体,带颗粒液体,易挥发、易燃、剧毒的液体。但是,由于现有的气动水泵种类繁多,且现有的气动水泵结构均复杂,造价昂贵,使用能耗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均匀进水器,其结构简单,低成本,低能耗,且能够给后续的缺氧池输送稳定的流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均匀进水器,通过一连接管与一气提供气风机连接,所述自动均匀进水器包括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管路,所述管路包括自进水口向上延伸形成的气提段、自气提段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折弯段、自折弯段的末端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排水段,所述排水段的末端形成所述管路的出水口,所述气提段与折弯段形成呈倒U字型且用以与所述连接管连接的倒U部。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低于折弯段的末端。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口高于所述倒U部的顶端。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段包括自所述折弯段的末端向上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段和自所述第一段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中与第二段连接的末端与所述倒U部的顶端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段的直径小于第一段的直径,所述出水口形成在第二段的末端。
进一步的,所述气提段、折弯段及排水段的第一段的直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壳体、固定在壳体内的隔板、以及形成在壳体内且由隔板分隔形成的调节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所述调节池内设置有上述自动均匀进水器,所述调节池与缺氧池之间的隔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自动均匀进水器的出水口对接的安装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壳体、固定在壳体内的隔板、以及形成在壳体内且由隔板分隔形成的调节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所述缺氧池内设置有上述自动均匀进水器,所述调节池与缺氧池之间的隔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自动均匀进水器的进水口对接的安装口。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所述自动均匀进水器结构简单,成本低,能耗低,能够给后续的缺氧池输送稳定的流量,以使其始终保持恒定的水位,而通过在输送流量稳定的条件下,从而保证缺氧池的功能处于最佳状态,使污染物在该污水处理设备中得到有效的分解去除。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自动均匀进水器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自动均匀进水器的工作状态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示的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壳体1、固定在壳体1内的隔板2、以及形成在壳体1内且由隔板2分隔形成的调节池3、缺氧池4、好氧池5、沉淀池6。所述壳体1具有设置在调节池3上的进水管11和设置在沉淀池6上的出水管12。
请参见图1和图2,所述调节池3内设置有自动均匀进水器31,自动均匀进水器31与气提供气风机32连接,该气提供气风机32设置在调节池3的外部。所述自动均匀进水器31位于调节池3靠近隔板2的一侧,且所述自动均匀进水器31固定在隔板2上,所述隔板2上设置有安装口(未标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嘉净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嘉净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484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