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车双用动力输入离合驱动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426282.7 | 申请日: | 2014-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5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 发明(设计)人: | 林义昌;刘苹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康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林义昌 |
| 主分类号: | B60K17/02 | 分类号: | B60K17/02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44249 | 代理人: | 李卫平 |
| 地址: | 400054 重庆市巴南区花***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车 动力 输入 离合 驱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传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双用电动车动力输入离合驱动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三轮车具有低碳环保,经济节约的优点,但由于受到电瓶的限制,行驶里程较短,不能够较长时间持续驾驶,而且受技术限制,电动三轮车在爬坡或重载时,电机功率显得不足;然而由汽油机带动的三轮车虽然动力强、可持续行驶,但不断升高的油价使得其运行成本增加,且排放的尾气会污染环境。因此可以考虑提供一种油、电混合动力输入系统,将电机和汽油机共同作为三轮车行驶的动力,在行驶时可按实际情况切换动力系统,使现有电动三轮车的应用范围更广。而现有技术中,双用电动车动力输入离合驱动是通过连杆摇摆式实现,离合稳定性不足,且易出现干涉现象,导致磨损、断裂等事件,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利用齿形啮合驱动,能在电机和汽油机的输入动力间快速、方便、平稳切换的电动车双用动力输入离合驱动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电动车双用动力输入离合驱动结构,包括有离合齿轮,离合齿轮上设有拨叉槽,拨叉槽上插接有拨叉,所述拨叉连接驱动连杆;所述驱动连杆上设有齿带,齿带啮合拨动齿轮。
所述驱动连杆与离合齿轮平行设置,拨叉则垂直插接离合齿轮。
所述拨叉具有弧形叉口,弧形叉口环抱式插接于离合齿轮的拨叉槽上。
所述拨叉槽设置在离合齿轮的中段处,为圆环形。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利用齿形啮合驱动,使拨叉保持直线运动来驱动离合齿轮离合,能在电机和汽油机的输入动力间快速、方便、平稳切换,对三轮车进行选择性的动力输入,扩大了传动电动三轮车的使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再一优点是结构简单,科学合理,投资成本低,使用及维护简便,大大提升了电动车双动力使用的性能和品质,低碳环保,经济节约,耐磨、耐用,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实施例的离合齿轮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图1实施例的拨叉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有关电动车双用动力输入离合驱动结构,包括有离合齿轮1,离合齿轮1上设有拨叉槽11,拨叉槽11上插接有拨叉2,所述拨叉2连接驱动连杆3;所述驱动连杆3上设有齿带31,齿带31啮合拨动齿轮4。利用拨动齿轮4转动啮合齿带31,可使拨叉2保持直线运动来驱动离合齿轮1离合,能在电机和汽油机的输入动力间快速、方便、平稳切换,离合动作稳定、顺滑,无干涉,对三轮车进行选择性的动力输入,扩大了传动电动三轮车的使用范围。
图1、2、3所示,本实施例中,离合齿轮1通过花键连接在输入轴5上,且位于输入轴5上活动套装的第一锥齿轮6和第二锥齿轮7之间,第一锥齿轮6上附属有第一内齿部,第二锥齿轮7上附属有第二内齿部,第一内齿部和第二内齿部开口相对。离合齿轮1为筒柱状,拨叉槽11设置在离合齿轮1的中段处,为圆环形;在拨叉2的作用下,离合齿轮1沿输入轴5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从而使离合齿轮1的两端齿部分别啮合第一锥齿轮6的第一内齿部和第二锥齿轮7的第二内齿部。驱动连杆3与离合齿轮1平行设置,拨叉2则垂直插接离合齿轮1;所述拨叉2具有弧形叉口21,弧形叉口21环抱式插接于离合齿轮1的拨叉槽11上。拨叉2直线往复运动来驱动离合齿轮1离合,使离合齿轮1啮合第一锥齿轮6的第一内齿部或第二锥齿轮7的第二内齿部,达到双用动力输入离合驱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科学合理,投资成本低,使用及维护简便,大大提升了电动车双动力使用的性能和品质,低碳环保,经济节约,耐磨、耐用,使用寿命长。
当然,以上结合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说明,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康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林义昌,未经重庆康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林义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262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