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端子接插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397759.3 | 申请日: | 2014-07-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73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 发明(设计)人: | 吴苏秦;白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龙洞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11 | 分类号: | H01R13/1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端子 插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插件,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与插针既紧密又稳固可靠的端子接插件。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连接器插孔及其接触簧片的接触要求越来越高,纯粹用于小功率电信号传输的电连接器,设计上要求尽量小型化,如果小型化的点连接器又碰到插针、插孔密度要求高的场合,那么,对于插孔的设计就会遇到微型化的特殊要求,微型化设计,簧片与插针的接触配合要求较高,要有良好的配合。
目前在申请号为200810140577.7的专利文件《一种电连接器插孔及其接触簧片》中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插孔,包括孔体和接触簧片,接触簧片分为头部的插针插入端的管体部与与插针接触的配合的弹簧爪部构成,管体部为具有轴向通长开口的C形结构,管体部的管壁上设有径向凸起,接触簧片通过其管体部涨贴插装在孔体的开口段,径向凸起对应位置处的孔体内壁上设有用于与径向凸起配合轴向限位的凹体结构。该接触簧片安装于孔体的开口断,同时用凸起和对应的凹体结构经行轴向限位,该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是解决了小功率电信号的插孔与插针连接可靠的问题。但是也存在着缺陷,该结构只是解决了簧片与插针的接触可靠问题,并没有解决两者连接的稳定问题,在很多时候,由于是人为或是其他原因绊到或是触碰到该连接,由于没有足够好的稳定性,插针会从插孔中掉出,从而阻断了信号的传送,很多时候会给人们带来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插针既能紧密接触,又稳定牢固连接的端子接插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端子接插件,包括插孔本体和插针本体,插孔本体包括内孔和套设于内孔外的外孔,插针本体包括针体和套设于针体外部的固定圈,外孔内壁上设置有夹紧固定圈的加紧件,夹紧件包括若干波浪形的弹性片,且若干弹性片呈一体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插孔的外孔内部上设置弹性片,当插针与插孔连接时,该弹性片与插针上的固定圈挤压接触,便会增大插孔对插针的摩擦力,同时又在套设于内孔上的橡皮环与固定圈的内壁接触作用,促使插针夹紧在插孔内部,使插孔与插针的连接更为稳固,同时又会使得针体与内孔中的接触簧片的接触既紧密又稳定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夹紧件还包括设于若干弹性片一端的弹片套环,若干弹性片与弹片套环一体设置,弹片套环与外孔同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弹性片与弹片套环一体设置,并且与外孔同轴设置,该设置能够有助于弹片套环稳定紧贴在外孔内壁上,不会影响到插针的插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外孔设置有插针进入口,弹性片靠近插针进入口的一端紧贴外孔内壁设置,弹性片对应插针进入口的另一端相对于外孔内壁呈斜向翘起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片靠近插针进入口的一端紧贴外孔内壁设置,该设置有利于插针插入插孔时不受到阻碍,弹性片对应插针进入口的另一端相对于外孔内壁呈斜向翘起设置,该设置能使固定圈在挤压弹性片时,促进弹性片对应插针进入口的另一端向上翘,使得该弹性片对插针夹持的更加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外孔的两端内壁上均设置有固定环,且两端固定环之间的距离大于弹性片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孔两端均设置固定环,插针插入端的固定环用于防止在插针拔出时,弹片套环会随插针拔出插孔,插孔对应插入端的另一端的固定环用于与插孔插入端的固定环配合,起到对弹片套环限位的作用。同时两固定套之间的距离大于弹性片的轴向长度,该设置给弹性片提供了伸缩空间,因为弹性片在固定圈的挤压下会沿外孔的轴向伸长,所以需要伸缩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内孔外表面套设有橡皮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橡皮环与固定圈的内表面接触,与弹性片同时起到了对插在插孔中的插针起到了稳固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内孔内部设置有与针体接触的接触簧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孔内设置接触簧片是为了与针体连接,起到信号导通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插孔的外孔内部上设置弹性片,当插针与插孔连接时,该弹性片与插针上的固定圈挤压接触,便会增大插孔对插针的摩擦力,同时又在套设于内孔上的橡皮环与固定圈的内壁接触作用,促使插针夹紧在插孔内部,使插孔与插针的连接更为稳固,同时又会使得针体与内孔中的接触簧片的接触既紧密又稳定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端子接插件的配合连接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龙洞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龙洞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977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