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光电混合线缆的终端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393151.3 | 申请日: | 2014-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7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 发明(设计)人: | 徐亮亮;王星泽;王俊峰;杨立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15/04 | 分类号: | H02G15/04;H02G15/076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孙纪泉 |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光电 混合 线缆 终端 组件 | ||
1.一种用于光电混合线缆的终端组件,所述光电混合线缆(100)中具有电力电缆(110)和用于容纳光纤(130)的光纤容纳管(120),
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组件包括:
光纤终端,包括管接头(300)和对接管(140),所述管接头(300)用于将所述对接管(140)和所述光纤容纳管(120)对接在一起;
电缆终端(400),包括外绝缘套(410)和金属连接件(420),所述外绝缘套包裹在所述电力电缆(110)的末端上,所述金属连接件(420)电连接到所述电力电缆(110)的导体芯(111)上;和
手套型密封帽(200),其一侧密封地套在所述光电混合线缆(100)的外保护套(105)上,另一侧具有密封地套在所述对接管(140)上的第一指状套(210)和密封地套在所述电缆终端(400)的外绝缘套(410)上的第二指状套(2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型密封帽(200)为冷缩式密封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型密封帽(200)为热缩式密封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纤(130)在所述对接管(140)和所述光纤容纳管(120)相互对接在一起之后穿入到所述对接管(140)和所述光纤容纳管(120)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电混合线缆(100)中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力电缆(110);
所述终端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电缆终端(400),用于连接到所述光电混合线缆(100)的各个电力电缆(110)的末端上;并且
所述手套型密封帽(200)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二指状套(220),用于密封地套在各个电缆终端(400)的外绝缘套(41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电混合线缆(100)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光纤容纳管(120);
所述终端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光纤终端,用于连接到所述光电混合线缆(100)的各个光纤容纳管(120)的末端上;并且
所述手套型密封帽(200)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一指状套(210),用于密封地套在各个光纤终端的对接管(140)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电混合线缆(100)中的所有的电力电缆(110)被包裹在一层金属屏蔽层(102)中,并且在该金属屏蔽层(102)与电力电缆(110)之间的空隙中填充有绝缘填充材料(101);并且
所述光电混合线缆(100)中的光纤容纳管(120)埋设在所述绝缘填充材料(101、201)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电混合线缆(100)包括三个电力电缆(110)和一个光纤容纳管(120);
所述终端组件包括三个电缆终端(400)和一个光纤终端;并且
所述光电混合线缆(100)中的三个电力电缆(110)相互缠绕并且其外圆相互相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300)包括:
管状主体(301),具有第一插入端口和与所述第一插入端口相对的第二插入端口;和
形成在第一插入端口的内壁上的第一弹性倒刺件(311)和形成在第二插入端口的内壁上的第二弹性倒刺件(312),其中
所述对接管(140)和所述光纤容纳管(120)分别从所述第一插入端口和所述第二插入端口插入所述管状主体(301)中;
所述第一弹性倒刺件(311)被构造成仅允许所述对接管(140)朝向管状主体(301)的内部插入而不能朝向管状主体(301)的外部拔出;并且
所述第二弹性倒刺件(312)被构造成仅允许所述光纤容纳管(120)朝向管状主体(301)的内部插入而不能朝向管状主体(301)的外部拔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9315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