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稻生物质生态育秧盘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20350918.4 申请日: 2014-06-27
公开(公告)号: CN203951949U 公开(公告)日: 2014-11-26
发明(设计)人: 于文全;曲金玲;魏才强;姜龙;孙国宏;赵鹤;孙静轩;柴永山;姜士军;王锐;秦海玲;李家全;杜永成 申请(专利权)人: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
主分类号: A01G9/10 分类号: A01G9/10;A01G31/0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57041 黑龙江*** 国省代码: 黑龙江;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水稻 生物 生态 育秧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水稻育秧盘,具体涉及水稻生物质生态育秧盘。

背景技术

近几年,我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黑龙江省食用菌栽培60多亿袋,其中80%以上为黑木耳,约50亿袋,伴随着黑木耳产业的发展,采收黑木耳子实体后废弃的固体培养基即菌糠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以每袋干重量0.4kg计,黑龙江省黑木耳菌糠产量达200万吨。主要集中在牡丹江市(东宁县、海林市、穆棱市、林口县等)、哈尔滨市(尚志市、双城市等)、伊春市、大兴安岭地区、七台河市、鸡西市、北安市等。

然而如何对废弃菌糠进行环保有效的处理,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每年大量的废弃菌糠大多数当做农业垃圾被随意丢弃或者焚烧,一方面,造成了农业有机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造成了周围环境的恶化,造成细菌繁殖,疾病传播,给附近居民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也给附近食用菌产业造成了巨大危害。因此,如何环保有效地处理好食用菌菌糠成为一个越来越严峻的问题。

黑木耳菌糠中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丰富的菌丝残体蛋白、脂肪、氨基酸、矿物质、菌丝体的次生代谢产物和钙、磷、钠、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有机质含量在50%左右,并且容重小、疏松且通气性好,养分含量高,不但能够确保水分和空气的供应,还能不断释放养分,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如能在水稻或其它作物育苗上作为基质得到广泛应用,将对废弃菌糠的利用、环境的保护,实现循环经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利用黑木耳废弃菌糠作水稻育苗基质,可以缓解取土难的问题,又能保证育苗基质的营养质量,确保秧苗根强、根多、苗壮,进而提供的一种水稻生物质生态育秧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水稻生物质生态育秧盘,它包括育秧盘盘体、聚乙稀薄膜层和废弃菌糠复合层,所述育秧盘盘体中部横向和纵向分别设有若干根支撑梁,在支撑梁下设有通水层,盘体侧壁设有若干个排水孔;聚乙稀薄膜层平铺在支撑梁上,所述聚乙稀薄膜层上设有多个钵体,每个钵体底部设有钵孔;所述废弃菌糠复合层被压制成与聚乙稀薄膜层相对应的形状,并被平铺在薄膜层之上。

作为一优选方案,每3个相邻钵体底部的钵孔呈正三角形排列。

作为一优选方案,所述育秧盘尺寸为580×330×25毫米。

作为另一优选方案,所述钵孔的个数分别为353孔、434孔或561孔。

本实用新型利用黑木耳废弃菌糠作水稻育苗基质,将废弃菌糠压制成的复合层平铺在乙稀薄膜层上或直接平铺在支撑梁上,在每个胚窝中投放2~3粒种子进行育秧。采用黑木耳废弃菌糠作水稻育苗基质能够保证育苗基质的营养质量,控病草,抑制苗床土传病害和草害问题,很好地调酸、保水,解决苗床土取土难的问题。

在插秧前,秧苗和育秧盘进行分离,这时聚乙稀薄膜层脱离开育秧盘盘体存在于秧苗集合块上,使秧苗集合块不易烂散,易于转运和机械传送插秧,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能够提前育苗期7-10天;有机质丰富,营养全面,秧苗素质好,根系发达,移栽无缓苗期,增强秧苗在本田的抗逆性,增产效果明显,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水稻生物质生态育秧盘,它包括育秧盘盘体1、聚乙稀薄膜层2和废弃菌糠复合层8,所述育秧盘盘体中部横向和纵向分别设有若干根支撑梁5,在支撑梁下设有通水层6,盘体侧壁设有若干个排水孔7;聚乙稀薄膜层2平铺在支撑梁上,所述聚乙稀薄膜层2上设有多个钵体3,每个钵体底部设有钵孔4;所述废弃菌糠复合层8被压制成与聚乙稀薄膜层相对应的形状,并被平铺在薄膜层之上。

本实施方式中,聚乙稀薄膜层为了定型,废弃菌糠复合层更好的定型于育秧盘盘体中。所述的废弃菌糠经自然堆放发酵腐熟(需一年以上),或利用微生物菌剂进行快速发酵腐熟(10天左右),添加其它辅料和无机养分压制而成。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在于,每3个相邻钵体3底部的钵孔4呈正三角形排列。所述育秧盘尺寸为580×330×25毫米。所述钵孔4的个数分别为353孔、434孔或561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未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509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