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酯增塑剂油水分离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318987.7 | 申请日: | 2014-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92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 发明(设计)人: | 叶活动;赖凌雁;陈建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致尚生物质材料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17/028 | 分类号: | B01D17/028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钟善招 |
| 地址: | 364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增塑剂 油水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化工产品生物酯增塑剂的生产装置,具体涉及生物酯增塑剂的油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生物酯增塑剂在生产过程中普遍采用加入甲酸作为催化剂,再在化学反应结束后通过水洗除去甲酸。因此,生产过程中要进行多次的油水分离,虽然生物酯增塑剂密度为0.913g/cm3与水的密度为1.000g/cm3两者相差较大,油水较容易分离,但在实际排水过程中难免会排出部分生物酯增塑剂,对排出去的这部分生物酯增塑剂,如果不进行回收利用,不仅造成很大浪费,降低产品得率,间接增加成本,而且污染环境。因此,寻找一种运行费用低、维护简便的油水分离方法是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与运行费用低、操作使用方便的生物酯增塑剂油水分离装置,解决目前生物酯增塑剂生产中因废水排放存在生物酯增塑剂流失而降低得率并污染环境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生物酯增塑剂油水分离装置包括进水口、分离槽、隔板、出油口、花板、收集槽、视镜、阀门、泵和出水口;所述分离槽左上方设进水口,右上方设出油口,右下方设出水口;所述隔板设有多个并均匀布置在分离槽内,相邻隔板间呈错开布置,使分离槽内从进口到出口形成S形通道;出油口接至收集槽,设在收集槽内的花板上设有多个均布通孔;收集槽底部出口主管道先后接视镜和主管道阀门后分为水路和油路两路管道,水路接阀门后连至污水处理池,油路接阀门及泵后连至生产线。
采用上述结构的生物酯增塑剂油水分离装置,生产中形成油水二次分离:生产产生的废水进入分离槽后在隔板的作用下,液流呈“S”形流动,流向不断变化,为油滴之间的碰撞聚结提供了更多机会,油滴在浮升过程中聚结,又在聚结过程中浮升,从而有效地实现了油水一次分离;收集到的油进入收集槽经花板均匀分流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进行二次沉降分离。
上述结构生物酯增塑剂油水分离装置制造成本和运行费用低,维护简便,推广容易,回收的油可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生物酯增塑剂油水分离装置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生物酯增塑剂油水分离装置结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进水口1、分离槽2、隔板3、出油口4、花板5、收集槽6、视镜7、阀门8、泵9和出水口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生物酯增塑剂油水分离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生物酯增塑剂油水分离装置包括进水口1、分离槽2、隔板3、出油口4、花板5、收集槽6、视镜7、阀门8、泵9和出水口10;所述分离槽2左上方设进水口1,右上方设出油口4,右下方设出水口10;所述隔板3设有多个并均匀布置在分离槽2内,相邻隔板间呈错开布置,使分离槽内从进口到出口形成S形通道;出油口4接至收集槽6,设在收集槽6内的花板5上设有多个均布通孔;收集槽6底部出口主管道先后接视镜7和主管道阀门8后分为水路和油路两路管道,水路接阀门8后连至污水处理池,油路接阀门8及泵9后连至生产线。
操作时,生产废水从进水口1进入分离槽2后,在隔板3的作用下实现油水第一次分离,分离出的水经排水口10流向污水处理池,分离出的油经出油口4落到花板5上后流入收集槽6;当收集槽6中的油收集到一定量后,通过视镜7观察,当观察到水时则开启主管和水路管阀门8排水使污水流入处理池,当观察到油时则开启主管和油路管阀门8并启动泵9将油输送到生产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致尚生物质材料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福建致尚生物质材料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189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胶囊生产设备的胶囊切边装置
- 下一篇:铝塑板切板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