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温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307102.3 | 申请日: | 2014-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60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 发明(设计)人: | 王锦艳;李龙超;杜鹏;滕建耐;张良超;侯亦波;阮仁宇;朱东升;杨冰;张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P7/16 | 分类号: | F01P7/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莲 |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温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调温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温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节温器为蜡式节温器,如图1所示,一般包括壳体8′、所述壳体8′中设有石蜡1′,包裹在所述石蜡1′里的胶管2′、套装在所述石蜡1′上的弹簧3′、主阀门4′及推杆5′,所述推杆5′的一端紧固在节温器上盖6′的顶端,另一端则插入所述胶管2′中,所述石蜡1′支撑在节温器下壳7′与所述主阀门4′之间,所述节温器上盖6′与所述节温器下壳7′固定连接。
当冷却液的温度低于规定值时,所述石蜡1′内的石蜡呈固态,所述主阀门4′在所述弹簧3′的作用下关闭发动机与散热器之间的通道,冷却液经水泵返回发动机,进行发动机内小循环;当冷却液的温度达到规定值后,石蜡开始熔化为液体,体积随之增大并压迫所述胶管2′使其收缩,在所述胶管2′收缩的同时对所述推杆5′作用以向上的推力,所述推杆5′的反推力使所述主阀门4′开启,冷却液经由散热器进行大循环。
上述节温器为一个独立的零件,安装于发动机进水口或出水口处,发动机装配时,首先将节温器压装在节温器腔内,然后再安装进水管路或出水管路;若节温器发生故障,需要首先将进水管路或出水管路拆除,再取出节温器。随着高效生产的要求,这种结构由于安装工序较多,逐渐不能满足要求。
因此,如何减少安装工序,方便维修过程,提高生产效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温器,所述节温器在发动机装配过程中安装工序较少,维修方便,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节温器,包括蜡包、套装在所述蜡包上的弹簧、支撑所述弹簧(2)的下支架及推杆,所述推杆一端插入所述蜡包内,另一端固定在节温器上盖上,所述节温器上盖与发动机进水口集成为一体式结构,并与所述下支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节温器上盖上设有推杆固定部,所述推杆固定部上开设有推杆固定孔。
优选地,所述节温器上盖上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固定卡孔,所述下支架上与所述固定卡孔配合的卡爪卡接在所述固定卡孔中。
优选地,所述卡爪和与其配合的固定卡孔为两组或两组以上。
优选地,所述节温器上盖上开设有节温器安装孔,所述节温器安装孔中安装有衬套,且所述衬套与所述节温器安装孔过盈配合。
优选地,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形状与节温器安装腔端口的轮廓配合,安装在所述节温器上盖与所述节温器安装腔端口之间。
优选地,所述节温器上盖与所述发动机进水口之间设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温器,包括蜡包、套装在所述蜡包上的弹簧、支撑所述弹簧的下支架以及推杆,所述推杆一端插入所述蜡包内,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节温器上盖上,并且将所述节温器上盖与发动机进水口集成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节温器与所述下支架固定连接。此结构在不改变现有蜡式节温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的情况下,可同时完成节温器和发动机进水管路的安装,减少了发动机整体的安装工序,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且维修过程中,拆掉发动机进水管路的同时,即拿出了节温器,方便维修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节温器上盖上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固定卡孔,所述下支架上与所述固定卡孔配合的卡爪卡接在所述固定卡孔中,如此连接,有利于简化节温器下支架及上盖的结构,使得所述节温器的结构更为简单;且所述下支架、所述节温器上盖机主阀门均可选用塑料材质,有利于节温器的轻量化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并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节温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节温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节温器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节温器的去除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节温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石蜡,2′-胶管,3′-弹簧,4′-主阀门,5′-推杆,6′-节温器上盖,7′-节温器下壳,8′-壳体;
1-蜡包,2-弹簧,3-下支架,4-推杆,5-节温器上盖,6-发动机进水口,7-密封圈;
31-卡爪;
51-推杆固定孔,52-连接板,53-衬套,54-加强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071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键盘背光模块的发光装置
- 下一篇:改进的电路板构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