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模具出胶口快速接头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305451.1 | 申请日: | 2014-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1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 发明(设计)人: | 闫超;刘志杰;李书军;罗辑;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70/48 | 分类号: | B29C70/48;B29C70/54 |
| 代理公司: | 成飞(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51121 | 代理人: | 安玮 |
| 地址: | 610092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树脂 传递 塑成 工艺 模具 口快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模具出胶口快速接头。
背景技术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简称RTM)工艺是一种闭模工艺,是在一定压力下将低粘度树脂注入到放置了预制体的模具型腔内,使增强材料完全浸润,出胶后加热固化,从而得到复合材料的工艺。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易于加工成型的特点,而RTM技术以其成型制件外观符合性好、尺寸稳定性高、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船制造、汽车行业等各个领域,成为各大院校、企业竞相研究的复合材料新技术之一。
RTM工艺需要设置出胶口,目前RTM出胶口主要采用宝塔接头,与模具相连也采用此接,接头在与模具连接时较复杂,较困难,且由于RTM工艺对真空要求较高,真空要求-0.95bar以下,采用常规接头(宝塔接头),接头与管路直接采用螺纹连接,难以达到配合精度要求,且易造成模具或者系统漏气,难以有效保证RTM工艺技术气密性;第二次重复使用时,更无法保证RTM工艺对真空的苛刻要求 ,因此,采用常规宝塔接头结构,其仅能使用一次,无法重复使用,操作难度较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模具出胶口快速接头,可与透明胶管快速连接,且该接头可反复使用,减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适用于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模具出胶口快速接头,它包括接头本体、橡胶密封圈、锁紧件和螺帽,接头本体为螺纹双外丝结构,接头本体内放置有锁紧件,锁紧件套在橡胶密封圈外,接头本体与螺帽螺纹连接,橡胶密封圈一端设置有环状凸部,锁紧件包括圆筒和收紧条,圆筒和收紧条固定连接,所述螺帽一端设置有凸台,凸台的截面为圆形,凸台与螺帽相连的一端截面半径较凸台的另一端截面半径大,凸台两端圆滑过渡,凸台内部具有一容置腔,容置腔的形状与凸台外形一致,凸台的底部设置有通孔,通孔的直径等于圆筒的外径。
所述的圆筒与收紧条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可与管路快速连接,通过橡胶密封圈与管路(透明胶管或者金属软管)的摩擦力来保证接头与透明胶管的连接强度;
2)、本接头可反复使用,减低接头与管路连接的操作难度,提高连接效率,减低成本;
3)、橡胶密封圈与管路紧密结合,满足RTM工艺技术的气密性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拆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凸台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凸台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接头本体,2-橡胶密封圈,3-环状凸部,4-锁紧件,5-收紧条,6-螺帽,7-凸台,8-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适用于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模具出胶口快速接头,它包括接头本体1、橡胶密封圈2、锁紧件4和螺帽6,接头本体1为螺纹双外丝结构,接头本体1内放置有锁紧件4,锁紧件4套在橡胶密封圈2外,接头本体1与螺帽6螺纹连接,橡胶密封圈2一端设置有环状凸部3,锁紧件4包括圆筒(图中未标出)和收紧条5,圆筒和收紧条5固定连接,所述螺帽6一端设置有凸台7,凸台7的截面为圆形,凸台7与螺帽6相连的一端的截面半径较凸台7的另一端截面半径大1mm~3mm,凸台7两端圆滑过渡,凸台7内部具有一容置腔,容置腔的形状与凸台7外形一致,凸台7的底部设置有通孔8,通孔8的直径等于圆筒的外径或通孔8的直径大于圆筒的外径1mm~4mm。
所述的圆筒与收紧条5一体成型。
安装过程如下:将透明胶管插入橡胶密封圈2中,锁紧件4套在橡胶密封圈2外,再将锁紧件4放置在接头本体1内,最后将螺帽6与接头本体1连接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054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锚固剂子母袋制袋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催化剂封装的无胶带包裹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