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备钒氮合金的高密度辊压成球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288572.X | 申请日: | 2014-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33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 发明(设计)人: | 林敦莺;林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新航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1/05 | 分类号: | C22C1/05;C22C35/0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李雁翔 |
| 地址: | 353300 福建省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合金 高密度 辊压成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炼钢技术领域,涉及炼钢添加用钒氮合金的制备装置,特别是制备钒氮合金的高密度辊压成球装置。
背景技术
炼钢中,常需加入钒氮合金以改善钢材性能,钒氮合金一般是以含钒化合物(如五氧化二钒)加碳烧结后再经氮化生成,如不经压制成块就烧结、氮化生成出的钒氮合金为粉状体或易散开的块状体,直接加入钢水中不易沉底,影响钢材性能且会影响钒的回收率,因此烧结前需先将五氧化二钒等含钒化合物加碳后先压制成密度较高的块体,一般是压制成球体后再烧结、氮化。
现有技术的钒氮合金的制备装置一般采用辊压成球装置。其结构参照图1,包括设在机架上的碾压辊式球形成型模具、设在成型模具上方的进粉料斗1、设在进粉料斗1入口的进粉输送带8、进口设在成型模具下方的出料输送带5、设在出料输送带5出口下方的料块收集斗4。其碾压辊式球形成型模具为两个并排相互紧压连接的碾压辊,该两碾压辊面上均布密设有直径与所需产品直径相当的半球形凹穴,两个碾压辊旋转方向相反,从压接线上部看均为向压接线方向旋转的。
采用这样技术的制备钒氮合金的辊压成球装置当然可以使用,但由于五氧化二钒等含钒化合物加碳后的混合物的粘连力不好,成球率不高,需添加粘结剂以提高成球率,由于是将粉体一次直接压制成球,即使压制力很大,球体内部也很难压实,成球后的球块整体密度不够高,不合格的还需返工重压,因此生产效率较低,使用效果还不够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减少或不用添加粘结剂,成球率更高,成球的球块密度更高,生产效率更高,使用效果更理想的制备钒氮合金的高密度辊压成球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备钒氮合金的高密度辊压成球装置,包括设在机架上的碾压辊式球形成型模具、设在成型模具上方的进粉料斗、设在进粉料斗入口的进粉输送带、进口设在成型模具下方的出料输送带、设在出料输送带出口下方的料块收集斗;所述的碾压辊式球形成型模具包括甲碾压辊、乙碾压辊、丙碾压辊、丁碾压辊四个碾压辊;其中逆时针旋转的甲碾压辊、顺时针旋转的乙碾压辊配对为第一组,该两碾压辊面上均布密设有小直径半球凹穴;逆时针旋转的丙碾压辊、顺时针旋转的丁碾压辊配对为第二组,该两碾压辊面上均布密设有大直径半球凹穴;第二组设在第一组下方;大直径半球凹穴的直径至少是小直径半球凹穴的直径的3倍。
所述的大直径半球凹穴的直径是70mm,小直径半球凹穴的直径是2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碾压辊式球形成型模具包括甲碾压辊、乙碾压辊、丙碾压辊、丁碾压辊四个碾压辊;其中逆时针旋转的甲碾压辊、顺时针旋转的乙碾压辊配对为第一组,该两碾压辊面上均布密设有小直径半球凹穴;逆时针旋转的丙碾压辊、顺时针旋转的丁碾压辊配对为第二组,该两碾压辊面上均布密设有大直径半球凹穴;第二组设在第一组下方;大直径半球凹穴的直径至少是小直径半球凹穴的直径的3倍。这样可先压制出直径较小的球块,再用小球块为原料进一步压制直径较大的大球块,球体内部可相对均匀可靠压实,这样就可减少或不用添加粘结剂,成球率更高,成球的球块密度更高,由于是连续压制,生产效率更高,使用效果更理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碾压辊部分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编号说明如下:进粉料斗1、甲碾压辊2、丙碾压辊3、料块收集斗4、出料输送带5、丁碾压辊6、乙碾压辊7、进粉输送带8、小直径半球凹穴9、大直径半球凹穴1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制备钒氮合金的高密度辊压成球装置,包括设在机架上的碾压辊式球形成型模具、设在成型模具上方的进粉料斗1、设在进粉料斗1入口的进粉输送带8、进口设在成型模具下方的出料输送带5、设在出料输送带5出口下方的料块收集斗4;所述的碾压辊式球形成型模具包括甲碾压辊2、乙碾压辊7、丙碾压辊3、丁碾压辊6四个碾压辊;其中逆时针旋转的甲碾压辊2、顺时针旋转的乙碾压辊7配对为第一组,该两碾压辊面上均布密设有小直径半球凹穴9;逆时针旋转的丙碾压辊3、顺时针旋转的丁碾压辊6配对为第二组,该两碾压辊面上均布密设有大直径半球凹穴10;第二组设在第一组下方;大直径半球凹穴10的直径至少是小直径半球凹穴9的直径的3倍。
所述的大直径半球凹穴10的直径是70mm(即所需产品直径),小直径半球凹穴9的直径是20mm。该尺寸为经优选的实际生产用参考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新航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新航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885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型镀锌生产线
- 下一篇:一种刀模钢等温炉温控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