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于转换公私筷的筷子食器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276849.7 | 申请日: | 2014-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9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 发明(设计)人: | 蔡宜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宜伦;邱锦华 |
| 主分类号: | A47G21/10 | 分类号: | A47G2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刘淑敏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便于 转换 公私 筷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具结构设计,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转换公私筷的筷子食器结构,特别是具有符合华人用餐习惯的个人及团体卫生要求的公私同体两用筷子食器。
背景技术
筷子源自中国,以筷子进食乃为中华文化的悠久传统,其影响遍及大部份的亚洲地区,包括中国、韩国、日本、台湾、香港、越南、新加坡等地。估计使用筷子作为餐具的人口约占全世界三成,约有十八亿人。不过,亚洲饮食文化采多人共同食用一盘菜肴,此种进食方式乃是亚洲地区某些诸如肝炎之类传染疾病盛行不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因不断爆发严重传染疾病,使得亚洲地区人们对于卫生意识逐渐升高,进而发展出公筷的做法。公筷的概念乃于用餐时在公用菜肴上多设置一副筷子,个别食用者利用公筷夹取所需菜肴至自己的碗盘中。此可避免因使用自己筷子夹取菜肴而将自体病菌传染予共餐的他人,或他人将自体病菌传染给予自己。
一般常用的公筷,同样是为一对长形杆体。对于一般人而言,随身携带一副自用筷已不甚方便,更惶论另外多携带一副公筷。再者,就算合桌使用的佳肴上已有摆放公筷,但往往因为要等待轮用而减低食欲及延长用餐时间,或因等待而让佳肴冷却变味,纵使每盘佳肴上均放置公筷一双,但除同盘佳肴仍需等待不能同时多人取用之外,也影响美观或占据桌面空间,还有最令人诟病的是,常会发生服务生因为收盘时将摆放在佳肴上的公筷也一并收走,致使用一次餐需不时的呼叫服务生“请再拿一副公筷过来”的不悦,而遗憾气氛被破坏。再退一步,纵使我们偶尔也会倒转后端过来当公筷夹菜使用,但除了力学上头重脚轻(一般筷子前端细后端粗)的使用不适外,更会因夹菜使用完后,筷子上沾染菜汁而沾污手部或摆放在桌上时弄脏桌子或桌布。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转换公私筷的筷子食器结构,可以一次性解决上述使用公筷的各种不便,能够使筷子不仅符合卫生,又符合实用性及便利性的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便于转换公私筷的筷子食器结构,包括:
一筷子本体;以及
一外套管,活动包覆于该筷子本体上,并界定出该筷子本体的夹持部。
其中,该外套管滑动以套住该筷子本体其中的一端,使该筷子本体的另一端露出,并使露出的该筷子本体的另一端作为夹持部。
该外套管设置一沟槽使该筷子本体凸出一夹持部滑动按钮,以便于按压牵动该筷子本体,使该筷子本体的夹持部露出于该外套管外部。
该外套管进一步包括一前端外套管及一后端外套管,该筷子本体包括一第一夹持部及一第二夹持部,该前端外套管包覆于该第一夹持部,该后端外套管包覆于该第二夹持部,该前端外套管及该后端外套管分别设置一沟槽,并透过该筷子本体的一夹持部滑动按钮,以便于按压牵动该筷子本体的该第一夹持部及该第二夹持部,使该筷子本体的该第一夹持部及该第二夹持部露出于该外套管外部。
该外套管具有一伸缩部以使该外套管在卷收状态中使用及一展开状态之间进行保护夹持部以供转换边使用。
该外套管进一步设置一前端外套管、一中套管及一后端外套管,该中套管为一伸缩结构,并供该前端外套管及该后端外套管套合以包覆该筷子本体。
该前端外套管及该后端外套管套及所分别包覆的该筷子本体与该中套管分开,当拔取反向再插入该中套管内时,该中套管具有外盖功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便于转换公私筷的筷子食器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该实用新型的公私同体便利筷的使用所产生的价值,提供了用餐时个人及他人卫生保护之所需,避免因使用自己筷子夹取菜肴时,将自体病菌传染予共餐的他人,或他人将自体病菌传染给自己的机会,此举必能在采多人共同食用一盘菜肴进食方式的亚洲地区,减少诸如肝炎之类的传染疾病。
附图说明
图1a~1d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a~2d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a~3e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a~4d为本实用新型之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a~5h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a~6f为本实用新型之第六实施例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10 筷子本体
111 第一夹持部
112 第二夹持部
120 外套管
121 第一外套管
122 第二外套管
211 第一夹持部
212 第二夹持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宜伦;邱锦华,未经蔡宜伦;邱锦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768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编织袋自动灌包机袋子分离装置
- 下一篇:电热式贴体热成型包装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