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薯类浆渣分离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258665.8 | 申请日: | 2014-05-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8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大川 |
| 主分类号: | C08B30/02 | 分类号: | C08B30/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733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薯类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薯类浆渣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薯类浆渣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淀粉主要来源于薯类,常见的薯类作物包括:红薯,土豆和藕,当需要将上述农作物制备成为淀粉时,需要先使用粉碎机粉碎,然后进行脱渣和出浆等工序,其工艺复杂,耗时长,劳动强度大且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使用快捷简便,可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的薯类浆渣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的顶部设有进料口,上壳体的一侧设有与上壳体内部相连通的主进水管,所述上壳体的内部设有主粉碎辊和辅助扒辊,所述主粉碎辊的一端通过减速机与粉碎电机相连,主粉碎辊的另一端通过传动链条与辅助扒辊相连,所述下壳体一端的顶部与上壳体的底部相连通,下壳体的内部依次设有筛网和传动轴,传动轴通过变速轮与传输电机相连,所述下壳体与筛网之间为出浆通道,所述变速轮设在下壳体一端,所述传动轴设有若干个毛刷,所述下壳体的另一端设有与下壳体内部相连通的副进水管,所述下壳体的另一端分别设有与筛网内侧相连通的出料口和与出浆通道相连的出浆口。所述毛刷为四个。所述毛刷轴向设置在传动轴的外圆周表面上。所述下壳体内部为斜坡状,下壳体一端高于下壳体的另一端。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使用快捷简便,可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的顶部设有进料口18,上壳体1的一侧设有与上壳体1内部相连通的主进水管3,所述上壳体1的内部设有主粉碎辊4和辅助扒辊5,所述主粉碎辊4的一端通过减速机6与粉碎电机7相连,主粉碎辊4的另一端通过传动链条8与辅助扒辊5相连,所述下壳体2一端的顶部与上壳体1的底部相连通,下壳体2的内部依次设有筛网9和传动轴10,传动轴10通过变速轮11与传输电机12相连,所述下壳体2与筛网9之间为出浆通道13,所述变速轮11设在下壳体2一端,所述传动轴10设有若干个毛刷14,所述下壳体2的另一端设有与下壳体2内部相连通的副进水管15,所述下壳体2的另一端分别设有与筛网9内侧相连通的出料口16和与出浆通道13相连的出浆口17。所述毛刷14为四个。所述毛刷14轴向设置在传动轴10的外圆周表面上。所述下壳体2内部为斜坡状,下壳体2一端高于下壳体2的另一端。
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时,薯类作物通过进料口18进入上壳体1内,开启粉碎电机7,粉碎电机7通过减速机6使主粉碎辊4和辅助扒辊5转动,从而粉碎薯类作物,开启主进水管3,使粉碎后的薯类通过重力作用进入下壳体2内,开启传输电机12,传输电机12通过变速轮11带动传动轴10转动,传动轴10外圆周表面轴向上设置有毛刷14,毛刷14交错设置,在带动粉碎后的薯类向出料口16运动,同时副进水管15向下壳体2内供水,粉碎后薯类中的浆料通过筛网9进入到出浆通道13内,由于下壳体2内部为斜坡状,下壳体2一端高于下壳体2的另一端,因此,浆料通过出浆通道13和出浆口17流出本实用新型;粉碎后薯类中的薯渣通过重力和传动轴10上的毛刷14双重作用下,通过出料口16流出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大川,未经李大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86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柔性透明纳米隔热膜
- 下一篇:铝条框移送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