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矿轨道专用的自动移绳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217738.9 | 申请日: | 2014-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33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 发明(设计)人: | 杜青峰;李晓栋;乔传勇;张俊丽;曹建民;冯宁宁;千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鹤壁中泰矿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K13/00 | 分类号: | B61K13/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张绍琳;孙诗雨 |
| 地址: | 45801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矿 轨道 专用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运输设备领域,具体设计一种煤矿轨道专用的自动移绳装置。
背景技术
主轨道,作为煤矿主要运输斜巷之一,也是煤矿提升运输主要咽喉之一,该轨道正常与否,直接影响所有地区的车辆使用。解决主轨道出现的技术难题,保证正常提升,成为矿区的首要任务。
主轨道上平道铺设有重车道、空车道两个车场,空车道无坡度,重车道为便于矸车外运,为-3°左右的坡度,所以变坡点处重车道较空车道水平高出约310mm。空车道安装有抱轨常闭式阻车器,突出部位高出轨道上平面120mm,受该阻车器影响,主轨道回车时钢丝绳无法从空车道移至重车道,对安全运输造成极大影响。
以往这种情况下,把钩人员会用钢钎伸到钢丝绳下侧,人工将钢丝绳抬起绕过阻车器,保证钢丝绳正常移位,但该操作法劳动强度大,且接触移动的钢丝绳对职工人身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钢丝绳从空车道移至重车道劳动强度大且不安全的技术难题,提供一种煤矿轨道专用的自动移绳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煤矿轨道专用的自动移绳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前后设置的前支撑座和后支撑座,所述前支撑座固定连接有前固定底盘,所述后支撑座固定连接有后固定底盘,所述前、后固定底盘上均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上套设有转动轴,转动轴与转动臂固定连接,转动臂顶端设有拨叉,所述转动轴上设有转动杆,该煤矿轨道专用的自动移绳装置还包括风缸,风缸与动作杆活动连接,动作杆与转动杆相接触,当转动臂移位至重车道复位时,风缸通过动作杆接触转动轴下的转动杆,使用转动臂自动复位至空车道,无需人工操作。
所述拨叉的工作面为弧面,既保证钢丝绳在移位过程中不掉绳,又可保证在移位后平稳过渡至重车道,减少摩擦阻力。
所述转动臂中部呈凹形,为转动臂在向两侧轨道动作时,留出足够空间。
所述转动臂两侧设有加强板,可保证转动臂的动作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煤矿轨道专用的自动移绳装置,转动臂顶端设计为凹弧形,既保证钢丝绳在移位过程中不掉绳,又可保证在移位后平稳过渡至重车道,减少摩擦阻力;当转动臂移位至重车道复位时,风缸通过动作杆接触转动轴下的转动杆,使转动臂自动复位至空车道,无需人工操作,有效保证了职工人身安全,减少了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了主轨道运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煤矿轨道专用的自动移绳装置动作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煤矿轨道专用的自动移绳装置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煤矿轨道专用的自动移绳装置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煤矿轨道专用的自动移绳装置,包括底座,底座包括前后设置的前支撑座6和后支撑座14,所述前支撑座6用螺栓11固定连接有前固定底盘12,后支撑座14用螺栓11固定连接有后固定底盘15,所述前、后固定底盘(12、15)上均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上套设有转动轴1,底座采用11#矿工钢浇筑在两股道之间,转动轴1与转动臂2固定连接,转动臂2由16mm钢板火割加工成,转动臂2顶端为工作面为半圆弧形的拨叉,转动臂2中部呈凹形,转动臂2两侧设有加强板13,转动轴1上设有转动杆7,该煤矿轨道专用的自动移绳装置还包括风缸5,风缸5与动作杆8活动连接,动作杆8与转动杆7相接触。
工作过程:钢丝绳3的一端与绞车连接,另一端与矿车连接,矿车在空车道存放,挂好钩后,沿轨道向下回,受到阻车器4的影响,钢丝绳3无法移动至重车道,此时,钢丝绳3进入转动臂2顶端半圆弧形结构内,在矿车向下回的过程中,钢丝绳由松变紧产生张力,以转动臂2为载体,通过转动轴1转动,将钢丝绳从空车道移至重车道,然后风缸5的动作杆8与转动杆7相接处,风缸5控制动作杆8可使转动臂2恢复至空车道,如此往复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鹤壁中泰矿业有限公司,未经鹤壁中泰矿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77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