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创持骨钳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96741.7 | 申请日: | 2014-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35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舟;叶康铭;陈宗涛;左海明;陈刚;张小伟;林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文舟;叶康铭;陈宗涛;左海明;陈刚;张小伟;林润华 |
| 主分类号: | A61B17/29 | 分类号: | A61B17/29;A61B17/56 |
| 代理公司: | 武汉河山金堂专利事务所 42212 | 代理人: | 胡清堂 |
| 地址: | 4329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创持骨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手术用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微创持骨钳。
背景技术
微创手术是当今手术的发展方向,传统的持骨钳如中心化持骨钳、多齿持骨钳、三爪持骨钳、点式持骨钳等,是在传统手术中广泛切开剥离骨折断端的基础上持骨、牵引、复位、临时固定用的器械。骨科微创特别是长管骨骨折的微创手术,要求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复位的情况下实行,在这种情况下,不广泛切开剥离骨折断端,传统的持骨钳根本不可能持骨,而后牵引复位临时固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持骨钳不能微创持骨的不足,提供一种不需要广泛切开剥离骨折断端,而能经皮微创牢固把持骨折两端,牵引、复位、临时固定,从而能满足微创骨科特别是长管骨骨折微创手术中的闭合复位或小切口复位内的固定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创持骨钳,包括:相铰接的左钳臂、右钳臂及辅助臂、钳夹固定装置,左钳臂、右钳臂上端设置有喙,喙通过锁定装置固定在钳口,右钳臂的另一端内侧与棘爪铰链连接。
所述的左钳臂、右钳臂上半部分,即以铰接点为起点到钳口部位的垂直长度为10—25cm,左钳臂、右钳臂下半部分,即以铰接点为 起到钳尾部位的垂直长度为15—25cm;钳臂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垂直长度的比例为1.5:1~1:1.5,以上半部分能方便通过不同部位四肢软组织持骨,下半部方便手把持,臂宽为0.8——1.4cm。
所述的左钳臂、右钳臂成弧形,弧的半径为5—15cm;
所述的喙其直径为2.0——8mm,根据不同部位(前臂、上臂、小腿、大腿等)喙的直径、长短设计规格不同,由喙套筒及喙芯组成,喙套筒顶端成大小两个对接的“V”形,近似于四角,喙芯顶端为三菱形,尖而不锐,与喙套筒顶端组成近似锥形;喙芯套在喙套筒中,喙套筒与喙芯之间可通过尾端的锁定装置锁定;
所述的喙与左钳臂、右钳臂之间可调,通过锁定装置实现,可调节喙的长短;
所述的喙芯形同钢针,有直径为1.5、2.0、2.5、3.0、3.5、4.0mm不同规格,相同规格的克氏针可替代,喙芯套在喙套筒中,喙套筒与喙芯之间可通过尾端的锁定装置锁定,且喙芯可部分钻入骨质;
所述辅助臂,由两个铰链在一起的半弧形臂组成,两端可固定在左钳臂、右钳臂上端;
所述钳夹固定装置,可把直径为2—4mm,长10—30cm的克氏针固定在钳臂上;所述的钳夹固定装置为一般医疗常用装置。
所述的锁定装置为一般市场上常用锁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创持骨钳是这样实现的:
①、根据伤者不同部位,例如:大腿、小腿、上臂、前臂、等的肌肉软组织大小,选择适合大小的微创持骨钳;
②、手捏左、右钳臂的钳尾,将钳口对准骨折两端适当的位置;
③、通过喙芯顶端三菱形尖而不锐,以及喙套筒顶端组成近似锥形的结构,于钳口经皮刺入钝性分离软组织而持骨;
④、持骨后通过调节钳口上两喙套筒,使持骨后两套筒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利用锁定装置进行锁定;把持加压钳尾,牢固持骨,棘爪铰链连接锁定,即可进行下一步的手术工作;
⑤、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骨折牵引复位时所需的力度不同,有时需要加强持骨的牢固性,一般加强用喙芯钻入骨皮质2—3mm后锁定,进一步加强是把辅助臂固定在两钳口,在骨头合适的位置紧贴钳臂钻入克氏针,并用钳夹固定装置固定于钳臂、辅助臂上,最后进行下一步手术工作。
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创持骨钳的优点是:喙芯顶端为三菱形,与喙套筒顶端组成近似锥形,利于经皮微创分离软组织;喙套筒顶端成对接的大小两“V”形,喙芯及克氏针可部分钻入骨质,克氏针通过钳夹固定装置固定在辅助臂、钳臂上,利于牢固持骨,便于微创骨科特别是长管骨骨折微创手术中的持骨、牵引、复位、临时固定等操作,从而最终达到微创复位固定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2所示:一种微创持骨钳,包括:相铰接的左钳臂 1、右钳臂2及辅助臂3、钳夹固定装置4,左钳臂1、右钳臂2上端设置有喙,喙通过锁定装置固定在钳口,右钳臂2的另一端内侧与棘爪5铰链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文舟;叶康铭;陈宗涛;左海明;陈刚;张小伟;林润华,未经刘文舟;叶康铭;陈宗涛;左海明;陈刚;张小伟;林润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967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气灶的阀体组件和燃气灶
- 下一篇:一种具有极高安全性能的截止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