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楼层餐盘连续输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69629.4 | 申请日: | 2014-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38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 发明(设计)人: | 柯桢楠;张建寰;陈永庆;张陈涛;周圆;南洋;陶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5G37/00 | 分类号: | B65G37/0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 |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楼层 连续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餐盘输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多楼层餐盘连续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螺旋传送带具有运行过程稳定、输送量大及节省对空间位置的占用等优点,一般用于对物件在垂直方向上的搬运。餐盘作为碗筷及食物的一种浅底盛装容器,在国内餐饮行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顾客就餐后,餐厅通常采用人力对餐盘进行回收与整理,再将其搬运至清洗间进行处理。对于具有多个楼层的餐厅而言,在用餐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对餐盘回收的工作量明显增大,且采用单条螺旋传送带的方式无法解决多个楼层的餐盘输送。在螺旋传送带运行期间,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检修和维护,以保证螺旋传送带的工作性能,因此,对装置的维护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在多个楼层内同时进行餐盘输送的装置,缓解大型餐馆在高峰期餐盘回收工作量太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次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餐盘输送的装置,在解决了上述问题的同时,方便进行维修护理。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楼层餐盘连续输送装置,包括:水平传输装置和垂直传输装置;
所述水平传输装置包括至少一条的水平传送带;所述水平传送带的数目与需要进行餐盘输送的楼层数目一致;
所述垂直传输装置包括竖井、设置在所述竖井内的内圈,以及设置在所述竖井与所述内圈之间的至少一条螺旋传送带;所述螺旋传送带的数目与所述水平传送带的数目一致;
每条所述螺旋传送带的一端与对应的水平传送带连接。所述螺旋传送带的另一端连接到餐盘回收池;
作为优选:所述内圈为中空栅格状的内圈。
作为优选:所述中空栅格状的内圈内设有检修梯。
作为优选:所述竖井的内壁为不锈钢材质。
作为优选:所述竖井的内壁与所述内圈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螺旋传送带的支撑架。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楼层餐盘连续输送装置,通过使用多条水平传送带和多条螺纹传送带,实现了不同楼层上的餐盘同时回收,大大增加了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将内圈设计为为中空式栅格状内圈,并在内部装有检修梯,方便对整个输送装置的检修和维护。
3.本实用新型的螺旋传送带安装时尽量靠近竖井侧壁,使螺旋传送带的倾角小,餐盘及餐盘中其它餐具不易滑脱。
3.本实用新型的竖井内壁为不锈钢材质,方便对餐盘输送装置的清洗、清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以三个楼层的餐盘传输为例:
参考图1、图2,一种多楼层餐盘连续输送装置,包括:水平传输装置和垂直传输装置;
所述水平传输装置包括至少两条的水平传送带11,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传送带11的数目优选为三条;
所述垂直传输装置包括竖井21、设置在所述竖井内的内圈22,以及设置在所述竖井与所述内圈之间的至少一条螺旋传送带23,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旋传送带23的数目优选为三条。所述竖井21的内壁为不锈钢材质,所述竖井21与内圈22之间设有用于支撑所述螺旋传送带23的支撑架24。所述螺旋传送带23在安装时尽量靠近所述竖井21的内壁,使所述螺旋传送带的倾角不超过8.8°,餐具在传输过程中不会掉落。
每条所述螺旋传送带23的一端与对应的水平传送带11连接。所述螺旋传送带23的另一端延伸到餐盘回收池。
所述内圈22优选为中空栅格状的内圈,所述内圈22的内部设有检修梯24。
本实施例中设定螺旋传送带23的倾角为6.83°,此时餐盘在螺旋传送带23上受到的摩擦力远大于重力分力。螺旋传送带23的速度设为0.4m/s,餐盘受到的离心力也愿小于餐盘受到的摩擦力。因此可以保证餐盘被平稳顺利地回收。同时,竖井21的内壁为不锈钢材质,也可以很方便地清洁餐盘在输送过程中溢出的汤汁油水。设置了检修梯24,可以很方便地堆整套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原理所用,并非本实用新型仅有的实施方式。上述实施例并不应视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并理解了前述详细说明的同时,可以进行修改和变化。具体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96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