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避难舱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59987.7 | 申请日: | 2014-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32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罗明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洋世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 |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4 | 代理人: | 胡长生 |
| 地址: | 400060 重庆市南***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产品,具体涉及一种避难舱。
背景技术
近年,我国频繁的发生地震灾害。当地震来临时,公众往往因为缺乏避难场所而遭遇险情,这种情况在高层建筑中尤为常见。在现有的建筑业界,尚未有关于赋予建筑物中的特定区域能够抵抗一定程度的地震灾害的行业标准。当地震来临时,室内人员一般选择桌子下或卫生间等狭小空间避难,虽然这些方法有一定的实用性,但是由于受到存在卫生间空间大小、建筑质量差异性的影响,危险性仍然较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躲避地震灾害的避难舱,所述避难舱包括:钢筋混凝土外筒,所述外筒与外部墙体固定连接,其一侧开设有舱门;内筒,位于所述外筒内部,其底部与侧壁均通过阻尼结构与所述外筒相连,所述内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舱门对应的舱门入口。
进一步的,所述内筒包括钢结构骨架,所述钢结构骨架包括若干根主骨架与若干根加固钢,所述若干根主骨架组成若干六面体结构,所述若干六面体结构的每一平面的两条对角线通过加固钢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避难舱还包括支撑连接器,所述支撑连接器的一端部连接所述外筒的内壁,另一端部连接所述内筒。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连接器连接于所述外筒与内筒的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内筒设置有消防正压送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避难舱还包括储存箱,所述储存箱设置于所述内筒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避难舱还包括避难座椅,所述避难座椅设置于所述内筒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避难座椅具有安全带。
本实用新型所述避难舱结构简单,适用于大部分建筑,特别是高层建筑。提高建筑室内的局部安全系数,能有效提高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时人们的生存几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避难舱的第一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避难舱内筒钢结构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避难舱的第二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避难舱的第一剖面图。本实用新型所述避难舱包括:外筒1、若干阻尼结构3与内筒2。
所述外筒1与所述内筒2均优选长方体结构,所述外筒1由钢筋混凝土组成。所述外筒1与外部墙体5相连。所述内筒2通过若干阻尼结构3与所述外筒1的底部与侧壁相连。所述外筒1上开设有舱门,所述内筒2上开设有与所述外筒1的舱门对应的舱门入口。
本实用新型所述避难舱通过设置外筒1与内筒2双层结构,能够最大程度的防止避难舱坍塌,在室内有效形成一个安全空间。在外筒1与内筒2之间设置阻尼结构,能对内筒2起到明显的减震作用,保证内筒2内部使用者的安全。
所述内筒2包括钢结构骨架,所述钢结构骨架与减震材料组成所述内筒2的长方体结构。请继续参考图2,图2为内筒2的钢结构骨架示意图。所述钢结构骨架包括包括若干根主骨架21与若干根加固钢22,所述若干根主骨架21组成若干六面体结构,所述若干六面体结构的每一平面的两条对角线通过所述加固钢22连接。采用所述钢结构骨架能够保证内筒2的稳定性与坚固性,具有安全、稳定、防坍塌的优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结构,从使用方便的角度出发,所述内筒2与外部分户楼板4设计在同一水平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请参考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避难舱还包括支撑连接器6,所述支撑连接器6可选择钢丝绳等物品,连接于所述内筒2与所述外筒1之间,用于减轻所述内筒2对位于所述筒体1底部的阻尼结构3的压力。通过设置所述支撑连接器6,当地震发生时,可达到对所述筒体2更好的减震的目的。从舒适度的角度出发,为不妨碍所述筒体2的高度,所述支撑连接器6优选连接于所述外筒1与内筒2的侧壁,而不连接于所述内筒2的顶部。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避难舱所述内筒2的内部还可包括存储箱,用于存储灾难应急包、食品、水等应急物品,和带安全带的避难座椅等避难设施。在所述筒体2的顶部,还可开设消防正压送风口用于保证室内的空气环境。
本实用新型所述避难舱结构简单,适用于大部分建筑,特别是高层建筑。提高建筑室内的局部安全系数。特别适用于修建高层建筑时,在室内修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避难舱,能有效提高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时人们的生存几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和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洋世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洋世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99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层叠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罐体车上防浪板加强筋的成型工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