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片材分离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28726.9 | 申请日: | 2014-03-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9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 发明(设计)人: | 后藤田克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虹光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41F16/00 | 分类号: | B41F16/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梅高强;崔巍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片材分离机构,特别适用于分离沾黏在热压轮上的片材,以避免片材卷入生产装置内部而导致生产装置动作失效。
背景技术
热定影技术是利用高温高压将色粉或油墨等涂料熔融固着在材质表面的技术,可运用于事务机的打印过程及布料图案的转印过程。然而,这种加热及加压的过程常常会造成被打印片材卷曲、黏着在加热或加压装置上,影响到后续处理,有时甚至是卡在生产装置的通道内,造成使用上的种种不便。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经多年苦心潜心研究、思索并设计一种片材分离机构,以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加以改善,进而增进产业上的实施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片材分离机构,是利用接触式分离结构与非接触式分离结构的混合搭配,以降低零组件的制造成本及简化其制程。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片材分离机构,即采用分离结构混合搭配全接触式分离结构可降低对于热压轮表面的刮伤机率,以延长热压轮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出一种片材分离机构,其设置在生产装置的热压轮的出口端方向,片材分离机构包括固定本体、非接触式分离结构及接触式分离结构。固定本体是设置在生产装置内,非接触式分离结构设置在固定本体上且距热压轮有一预定距离,以及接触式分离结构是包括连接件及接触件,连接件与固定本体相连接,接触件则直接接触热压轮。其中当热压轮滚动而带动片材时,片材接触到接触件或非接触式分离结构而使片材与热压轮剥离。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片材分离机构,该片材分离机构设置在生产装置的热压轮的出口端方向,片材分离机构包括非接触式分离结构及接触式分离结构。非接触式分离结构是由生产装置的壳体延伸形成,且非接触式分离结构距热压轮有一预定距离,以及接触式分离结构包括连接件及接触件,连接件由此壳体延伸形成,接触件与连接件相结合,接触件直接接触热压轮。其中当热压轮滚动而带动片材时,片材接触到接触件或非接触式分离结构而使片材与热压轮剥离。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片材分离机构,在不影响既有的功能下,其可具有下述多个优点:
1.降低成本:利用接触式分离结构与非接触式分离结构的混合搭配,能减少接触式分离结构的使用个数以降低零组件的制造成本,还可减少耐热高分子材质的使用。
2.延长寿命:采用分离结构混合搭配可降低全接触式分离结构对于热压轮表面的刮伤机率,以延长热压轮等关键零组件的使用寿命。
3.维修简易:因接触式分离结构能有效阻挡片材被过度卷入到装置内部,以协助用户进行初步的故障排除。
4.效率提升:因分离结构混合搭配对于沾黏的片材能有效分离,以降低停机维修的时间。
为了让上述目的、技术特征以及实际实施后的有益效果更为明显易懂,在下文中将是以较佳的实施范例结合对应相关的附图来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片材分离机构的方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片材分离机构的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片材分离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片材分离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片材分离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符号说明
A 片材分离机构
B 热定影模块
1 生产装置
2 热压轮
3 压力滚轮
4 片材
10 固定本体
20 非接触式分离结构
30 接触式分离结构
31 连接件
32 接触件
325 尖端部
326 耐热高分子材质
45 出口端方向
W 预定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能达成的效果,现将本实用新型配合附图,并以实施例的表达形式详细说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的附图,其目的仅为示意及辅助说明书,并非一定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后的真实比例与精准配置,故不应把附图的比例与配置关系解读为局限本实用新型实际实施的权利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虹光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虹光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287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终端通讯信息设置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智能终端及其信息识别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