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除尘器灰道三通碎灰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19859.X | 申请日: | 2014-03-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3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席颢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新中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46/48 | 分类号: | B01D46/48;B02C13/02;B02C13/28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黄春松 |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尘器 三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器灰道三通碎灰装置。
背景技术
布袋除尘系统包括:若干布袋除尘器,在每个布袋除尘器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灰斗,每个灰斗的顶部进料口与布袋除尘器相连通,每个灰斗的出料口分别与一个三通管道的进灰管道相连通,所有三通管道的输灰支管同时与输灰总管相连通,输灰总管的一端封合并设置有打风装置、另一端与储灰室相通。布袋除尘系统的工作原理是:经布袋除尘器过滤后的灰尘,会掉落至下方的灰斗内,再通过灰斗底部的进灰管道落到与输灰总管相连通的输灰支管内侧壁;同时开启打风装置,打风装置打出的高压风会将落到输灰支管内侧壁的灰尘沿输灰总管吹送至储灰室。这种布袋除尘系统的缺点是:由于经布袋除尘器过滤后的灰尘一般都是呈潮湿状态,这些从灰斗排出的潮湿灰尘通过进灰管道掉落到输灰支管内侧壁后,潮湿灰尘易堆积结成灰尘堆积块附着在进灰管道正下方的输灰支管内侧壁上,同时由于布袋除尘系统为大形装置,灰尘处理量大,导致灰尘形成的灰尘堆积块重量一般都可达数吨重,当灰尘堆积块达到一定重量后,打风装置打入输灰总管的高压风将不足以吹动灰尘堆积块,进而易造成输灰支管与输灰总管的管道堵塞,严重影响了布袋除尘系统的正常运行。当发生管道堵塞后,目前一般都是采用先停止整个布袋除尘系统的运转,然后再人工对输灰支管与输灰总管进行清灰的操作方式,不仅工人劳动强度大,而且工作效率低,企业生产使用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灰尘不易在三通管道的输灰支管内侧壁上产生堆积的一种除尘器灰道三通碎灰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除尘器灰道三通碎灰装置,包括:由相互垂直的进灰管道与输灰支管组成的三通管道,在输灰支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上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转动轴,转动轴的外端活动密封伸入输灰支管、并正好位于进灰管道出料口的正下方,在输灰支管内的转动轴上设置有两根L形粉碎棒,所述L形粉碎棒由连接臂与粉碎臂组成,每根L形粉碎棒通过其连接臂与转动轴相固定,两根L形粉碎棒的粉碎臂外端部相向设置,并且每根L形粉碎棒的粉碎臂外端部均超出输灰支管的竖向中心线;当L形粉碎棒中的粉碎臂在转动轴的带动下转动至最低点时,L形粉碎棒中粉碎臂的外端部与输灰支管内侧壁底端之间的距离为5-20mm。
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除尘器灰道三通碎灰装置,其中:当L形粉碎棒中的粉碎臂在转动轴的带动下转动至最低点时,L形粉碎棒中粉碎臂的外端部与输灰支管内侧壁底端之间的距离为10mm。
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除尘器灰道三通碎灰装置,其中:两根L形粉碎棒之间呈90°分布。
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除尘器灰道三通碎灰装置,其中:输灰支管侧壁上开设有条形通孔,条形通孔上密封设置有与条形通孔相配合的可拆缷安装板,转动轴的外端穿过可拆缷安装板后伸入输灰支管、并正好位于进灰管道出料口的正下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转动轴带动两个L形粉碎棒在进灰管道正下方的输灰支管内不断转动,从而使得从进灰管道上掉落的潮湿灰尘不易在输灰支管内侧壁堆积生成灰尘堆积块,实现了输灰支管的自动清理,不必人工进行输灰支管的清理,工人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企业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除尘器灰道三通碎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碎灰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所述的一种除尘器灰道三通碎灰装置,包括:由相互垂直的进灰管道1与输灰支管2组成的三通管道,在输灰支管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支架3,安装支架3上设置有电机4,电机4的输出轴上安装有转动轴5,转动轴5的外端活动密封伸入输灰支管2、并正好位于进灰管道1出料口的正下方,在输灰支管2内的转动轴5上设置有第一L形粉碎棒与第二L形粉碎棒,第一L形粉碎棒由第一连接臂6与第一粉碎臂7组成,第二L形粉碎棒由第二连接臂61与第二粉碎臂71组成,第一L形粉碎棒通过第一连接臂6与转动轴5相固定,第二L形粉碎棒通过第二连接臂61与转动轴5相固定,第一L形粉碎棒中第一粉碎臂7的外端部与第二L形粉碎棒中第二粉碎臂71的外端部相向设置,并且第一粉碎臂7的外端部与第二粉碎臂71的外端部均超出输灰支管2的竖向中心线m,这样可以使第一粉碎臂7的转动碎灰区域与第二粉碎臂71的转动碎灰区域能部分重叠,从而避免灰尘在第一粉碎臂7的转动碎灰区域与第二粉碎臂71的转动碎灰区域两者之间间隔处的输灰支管2内壁上发生堆积;当第一L形粉碎棒中第一粉碎臂7与第二L形粉碎棒中第二粉碎臂71在转动轴5的带动下交替转动至最低点时,第一L形粉碎棒中第一粉碎臂7的外端部与输灰支管2内侧壁底端之间的距离为5-20mm,第二L形粉碎棒中第二粉碎臂71的外端部与输灰支管2内侧壁底端之间的距离为5-20mm;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L形粉碎棒中第一粉碎臂7与第二L形粉碎棒中第二粉碎臂71在转动轴5的带动下交替转动至最低点时,第一L形粉碎棒中第一粉碎臂7的外端部与输灰支管2内侧壁底端之间的距离为10mm,第二L形粉碎棒中第二粉碎臂71的外端部与输灰支管2内侧壁底端之间的距离为10mm,这样可以更好地对堆积在输灰支管2内侧壁底端上的灰尘堆积块进行碎灰操作;在本实施例中,第一L形粉碎棒与第二L形粉碎棒之间呈90°分布,这样使第一L形粉碎棒中的第一粉碎臂6与第二L形粉碎棒中的第二粉碎臂61可以规则交替通过输灰支管2内侧壁底端上方,能更好地对堆积在输灰支管2内侧壁底端上的灰尘堆积块进行碎灰操作;在本实施例中,在输灰支管2侧壁上开设有条形通孔,条形通孔上密封设置有与条形通孔相配合的可拆缷安装板8,转动轴5的外端穿过可拆缷安装板8后伸入输灰支管2、并正好位于进灰管道1出料口的正下方,这样当第一L形粉碎棒与第二L形粉碎棒需要维修更换时,可以将转动轴5、第一L形粉碎棒与第二L形粉碎棒连同可拆缷安装板8一起从条形通孔取出,不必将整个三通管道从输灰总管上拆除后才能进行维修,安装维修方便。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机4带动转动轴5转动,同步带动第一L形粉碎棒与第二L形粉碎棒转动,通过第一L形粉碎棒与第二L形粉碎棒的不断转动,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从进灰管道1出料口落下的灰尘在输灰支管2内侧壁上发生堆积,另一方面,即使在进灰管道1正下方的输灰支管2内侧壁上堆积有灰尘堆积块,不断转动的第一L形粉碎棒与第二L形粉碎棒也能将灰尘堆积块敲碎成重量较轻、体积较小的块状,以便打风装置打出的高压风能将这些重量较轻、体积较小的灰尘堆积块吹送至储灰室。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转动轴带动两个L形粉碎棒在进灰管道正下方的输灰支管内不断转动,使得从进灰管道上掉落的潮湿灰尘不易在输灰支管内侧壁堆积生成灰尘堆积块,实现了输灰支管的自动清理,不必人工进行输灰支管的清理,工人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企业生产成本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新中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新中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98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置式焊丝夹紧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铁磁材料的电磁超声信号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