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矿用救生舱制冷系统蓄冰柜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11572.2 | 申请日: | 2014-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49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军;姜国强;马凌峰;王宏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纳顺装备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D3/04 | 分类号: | F25D3/04;E21F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10030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救生 制冷系统 冰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用救生舱的组成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矿用救生舱制冷系统蓄冰柜,属于矿用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矿用救生舱降温系统为液态二氧化碳和蓄冰制冷两种,现多用蓄冰制冷的方式来对舱内进行降温。
蓄冰制冷主要是蓄冰柜结构(包括制冷管排布、容积)和风道的设计。然而,现有的蓄冰柜制冷剂铜管的排布不合理,对较大的冰柜来说容易出现死角问题,即上面冰冻住而下面一个角内后冻会出现把冰柜撑破的现象。
同时,蓄冰柜风道采用直风道,由于风道距离有限,对风的冷热交换不大好。如果风道为方形风道,冰柜内的冰不能有效的把冷量传递到风道壁上,进而对进入风道的风降温。
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矿用救生舱制冷系统蓄冰柜,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降温效果好且不易把冷柜涨破的矿用救生舱制冷系统蓄冰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矿用救生舱制冷系统蓄冰柜,其包括第一冰柜、第二冰柜、U型风道以及散热翅片;其中,所述第一冰柜、第二冰柜之间通过法兰串联连接;所述U型风道收容在第一冰柜、第二冰柜内,其上设有一进风口和一出风口,该进风口和出风口位于第一冰柜的一侧;所述散热翅片等间距的焊接在U型风道上,其分别收容于第一冰柜、第二冰柜内。
本实用新型的矿用救生舱制冷系统蓄冰柜进一步设置为:于所述第一冰柜上连接有一温度变送器。
本实用新型的矿用救生舱制冷系统蓄冰柜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冰柜、第二冰柜上设有若干冷凝水排水阀。
本实用新型的矿用救生舱制冷系统蓄冰柜还设置为:于所述第一冰柜、第二冰柜的表面包覆有一层保温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矿用救生舱制冷系统蓄冰柜通过设置U型风道,有效的增加了吸入风道内的风在冰柜内的循环距离,降低风了出口风的温度。
2.本实用新型的矿用救生舱制冷系统蓄冰柜通过翅片充分的把冰柜内冰的冷量传递到了风道内,来降低风的温度。
3.本实用新型的矿用救生舱制冷系统蓄冰柜可实现冰柜内的冰由下而上的冻冰过程,避免了目前较大的冰柜出现死角而把冰柜涨破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矿用救生舱制冷系统蓄冰柜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矿用救生舱制冷系统蓄冰柜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矿用救生舱制冷系统蓄冰柜,其由第一冰柜1、第二冰柜2、U型风道3以及散热翅片4等几部分组成。
其中,所述第一冰柜1、第二冰柜2之间通过法兰5串联连接。所述第一冰柜1、第二冰柜2上设有若干冷凝水排水阀6,从而便于排出冷凝水。于所述第一冰柜1、第二冰柜2的表面还包覆有一层保温层7,从而使该蓄冰柜的隔热性能较好。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一冰柜1上连接有一温度变送器8,从而能够有效监控该蓄冰柜的温度。
所述U型风道3收容在第一冰柜1、第二冰柜2内,其上设有一进风口31和一出风32,该进风口31和出风32位于第一冰柜1的一侧,且进风口31在下,出风口32在上。该U型风道3有效的增加了风在冰柜的循环距离,从而有效的利用冰把进入的风温度降低。
所述散热翅片4等间距的焊接在U型风道3上,其分别收容于第一冰柜1、第二冰柜2内。该散热翅片4更好的把冷量传递到风道上,有效的利用了冰柜内的冰的冷量,避免了U型风道3及管周围化成了水冷量不能快速的传递到风道里。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纳顺装备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纳顺装备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15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