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三屏显示功能的汽车内后视镜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94808.6 | 申请日: | 2014-03-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9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 发明(设计)人: | 潘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磊 |
| 主分类号: | B60R1/00 | 分类号: | B60R1/00;B60R1/04;H04N7/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三屏 显示 功能 汽车 后视镜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三屏显示功能的汽车内后视镜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具备三屏显示功能的汽车内后视镜,其实施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零边距的三屏显示,即整个汽车后视镜是一个大屏,通过软件分屏技术,将大屏显示为三屏,每个屏之间边距为零,这种方法在视觉上看起来确实非常完美,但造价昂贵,很难普及;另一种是大边距三屏显示,即整个汽车后视镜用三个显示屏来显示,每个显示屏紧靠着贴在玻璃上,此种方法也能做到三屏显示,虽然成本低,但由于显示屏两边的边距较大,显示屏贴好后,每个显示屏之间的距离就是每个屏的单边边距的两倍,在视觉上看起来很不美观,造成了此种汽车后视整个尺寸特别长,如何将三屏显示的边距变小和做到成本低,成为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保证三屏显示边距小、又能保证成本低的带三屏显示功能的汽车内后视镜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三屏显示功能的汽车内后视镜装置,包括汽车内后视镜和摄像头,所述汽车内后视镜自上而下包括上盖、上盖灯罩、硅胶按键、显示玻璃、显示屏、显示屏支架、PCB板、夹球座、下盖、下盖灯罩、支架,所述显示屏为三个独立的屏幕,屏幕背面设有透明双面胶,所述显示屏支架设有与三个屏幕对应的三个支撑位,所述显示玻璃设有与三个屏幕对应的三个显示区域,所述显示玻璃的背面设有透明双面胶膜片,所述显示屏支架通过透明双面胶膜片固定在显示玻璃上。
所述显示屏支架上的三个支撑位采用高低错位排列,显示屏通过倾斜一定角度设置在显示屏支架上,相邻两个显示屏之间的边缘部分叠加。
所述显示屏支架通过螺钉和扣位与汽车内后视镜上盖固定。
所述摄像头可根据三屏显示的需要同时安装在汽车的车前方、车前左右方,或者车后方、车后左右方,或者车前方、车后方,或者车前左右方、车后方。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显示屏支架通过透明双面胶平贴在汽车内后视镜的整张玻璃上,由于粘贴面积大,显示屏支架固定在玻璃上非常稳固,即使受强大外力,玻璃碎了,玻璃碎片也会被透明双面胶粘住,从而保证玻璃碎片不会掉落而割伤车内人员。显示屏的底部贴有强力透明双面胶,能够稳固地把各个显示屏固定在显示屏支架上,显示屏支架通过透明双面胶固定在玻璃上,三个显示屏显示出的图像被人眼所看见。为了解决三个显示屏在一个平面上依次排列时显示边距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将显示屏通过倾斜一定角度放在三屏支架上,然后通过高低错位,显示屏与显示屏进行叠加,这样显示屏之间的边距就会变得很小,而边距的减小,在视觉上看起来就非常美观,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在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显示屏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两个显示屏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三个显示屏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三屏支架与上盖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三屏支架与PCB装配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前置摄像头时的装配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后置摄像头时的装配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混搭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图像剪裁拉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一个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应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仅仅限于此。
如图1、7所示,一种带三屏显示功能的汽车内后视镜装置,包括汽车内后视镜1和摄像头2,汽车内后视镜自上而下包括上盖11、上盖灯罩12、硅胶按键13、显示玻璃14、显示屏15、显示屏支架16、PCB板17、夹球座18、下盖19、下盖灯罩20、支架21,显示屏15为三个独立的屏幕,显示屏支架16设有三个支撑位161,显示玻璃14设有三个显示区域141,显示玻璃14的背面设有透明双面胶膜片3,显示屏支架16通过透明双面胶膜片3固定在显示玻璃14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磊,未经潘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948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