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绗磨杆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79058.5 | 申请日: | 2014-0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1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 发明(设计)人: | 黄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肯拉铎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4B33/08 | 分类号: | B24B3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张良 |
| 地址: | 266604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绗磨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连杆孔精加工的绗磨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绗磨杆由连接杆和绗磨条构成。连接杆包括一个圆柱形夹持部和一个圆柱形连接部,且夹持部与连接部之间为固定连接。连接杆表面有一条沟槽贯穿连接部和夹持部,其中夹持部通过沟槽与外部动力装置连接,能够控制绗磨杆的旋转。此外,连接部一侧的沟槽有弧形的缺口。绗磨条是一个表面具有突起的长方体,且绗磨条的突起与一侧沟槽缺口相匹配。当绗磨条置于连接杆表面的沟槽中时,绗磨条表面略高于固定部外表面,绗磨条突起与连接杆沟槽的弧形缺口卡住。当外部动力装置带动绗磨杆旋转时,由于绗磨条外表面调出连接部外表面,绗磨条对连杆孔进行磨光。但是,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点和不足:绗磨条与连接杆的相对位置固定,不便控制绗磨条的工作行程;由于绗磨条只有一条,且只能位于连接部表面的一侧,可能会造成连杆孔的磨光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加精细绗磨,且能够控制行程的绗磨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绗磨杆,包括连接杆以及依次套装在连接杆上的控制螺母、缓冲器、绗磨器和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螺母、缓冲器、绗磨器以及固定器能连接杆轴向上移动,所述绗磨器表面上有径向突起。
进一步:所述连接杆包括固定连接的柱形夹持部和柱形连接部,该柱形夹持部直径大于连接部直径,夹持部上设置有一个切口,在连接部靠近夹持部处设有调节螺纹,远离夹持部的另一端设有固定螺纹。
进一步:所述控制螺母与调节螺纹相匹配且安装于调节螺纹处,其数量为1-2个。
进一步:所述绗磨器为筒状结构,其表面的径向突起数量为2-8个。
进一步:所述固定器内表面有与固定螺纹相匹配的螺纹,其外径小于绗磨器突起的外径。
进一步:所述缓冲器包括固定连接的筒状结构的缓冲部和推进部,且推进部靠近控制螺母,缓冲部外径小于绗磨器外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旋转控制螺母带动缓冲器和绗磨器沿绗磨杆轴向上的移动,增大了绗磨器的绗磨行程。同时,由于绗磨器表面上具有若干数量的凸出,能够对连杆孔进行更均匀的绗磨,避免因绗磨不足而导致连杆出现运行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绗磨杆组装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杆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绗磨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10、连接杆,11、夹持部,12、连接部,20、缓冲器,21、推进部,22、缓冲部,31、绗磨器,32、突起,41、固定器,51、控制螺母,61、控制螺纹,71、固定螺纹。
所述连接杆10包括固定连接的圆柱形的夹持部11和圆柱形的连接部12,在连接部12靠近夹持部11处设有控制螺纹61,在连接部12远离夹持部11一端设有固定螺纹71,缓冲器20紧密嵌套在连接杆10的连接部12上,包括两个固定连接的环状结构缓冲部22和推进部21,推进部21靠近控制螺母51,所述绗磨器31套装连接部12上,所述缓冲部22的一端与推进部21连接另一端靠近绗磨器31,所述绗磨器31的另一端抵在固定器41上,所述绗磨器31的表面上设有径向突起32。
实施例一、如图1图3所示一种绗磨杆,包括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由圆柱形的夹持部11和圆柱形的连接部12组成,所述控制螺母61、缓冲器20、绗磨器31和固定器41依次套装在连接杆10的连接部12上,因此所述控制螺母51、缓冲器20、绗磨器31以及固定器41能够在连接杆10轴向上移动,旋转控制螺母51,缓冲器20、绗磨器31会在连接杆10轴向上发生位移,从而达到增加绗磨器31的行程,所述绗磨器31表面上有径向突起32,因此能够对连杆孔进行更均匀的绗磨,且凹下的部分由于可以通油从而达到冷却与润滑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肯拉铎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肯拉铎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790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层分离式靠背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