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编针织机上防止布面损坏的保护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75952.5 | 申请日: | 2014-0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10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 发明(设计)人: | 林建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建男 |
| 主分类号: | D04B35/10 | 分类号: | D04B3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李林 |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县芦***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针织机 防止 布面 损坏 保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编针织机上防止布面损坏的保护结构,尤指一种能确保该圆编针织机所编织出的一针织物的内外缘表面始终能完美无瑕的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纺织产业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科技日益进步,其所使用的原料、机械与工艺因不断改良及创新,使得各类纺织品的品质远较过往数百年更为完美,其中,圆编针织物由于手感柔软且舒适,并具备弹性及透气性佳等特性,故,时至令日,仍被广泛应用至制作许多不同领域的纺织品。
兹以目前使用的圆编针织机1为例,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该圆编针织机1上设有一针织机构10,该针织机构10基本上包括一上针盘11及一下针筒12,该上针盘11的顶面周缘与该下针筒12的顶端内缘直交,且彼此间保持一圈的间隙13,该上针盘11的顶面沿水平径向均匀布设有复数支的水平织针111,该下针筒12的顶端沿垂直方向均匀布设有复数支的垂直织针121,各该水平织针111及垂直织针121的一端分别设有一弯钩部(图中未示),且任意两个相邻的水平织针111搭配一对应的垂直织针121,以凭借其上的该弯钩部,相互钩线,以编织出一针织物20,并使该针织物20能通过该间隙13,进入该上针盘11与下针筒12间对应的一通道14内。
然而,复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由于,在该针织机构10中,经常会因组装上的需要,或其它设计上的需求,而在邻近该上针盘11底面及(或)该下针筒12底端的位置,分别形成各式的第一凸出件112及(或)第二凸出件122,如:螺杆头或元件边角等;另一方面,由于,该针织物20在刚进入该通道14时,常会因该针织物20中丝线或棉线所产生的编织应力,而使该针织物20向内收缩,导致该针织物20的内缘表面经常会触碰到邻近该上针盘11底面的该第一凸出件112,使得该第一凸出件112会在该针织物20被继续编织完成,且持续进入该通道14的过程中,对该针织物20的内缘表面的特定位置,持续磨擦,而在内缘表面的该特定位置形成钩纱、断纱及起毛等瑕疵;此外,当该针织物20深入该通道14,而邻近该下针筒12底端的位置时,该针织物20又会因其中丝线或棉线上编织应力的释放,而向外扩张,导致该针织物20的外缘表面会触碰到邻近该下针筒12底端的该第二凸出件122,使得该第二凸出件122会在该针织物20持续经过该通道14的过程中,对该针织物20的外缘表面的特定位置,持续磨擦,而在外缘表面的该特定位置形成钩纱、断纱及起毛等瑕疵问题。该瑕疵问题,造成许多针织物20在进行起毛、起球等测试后,被列为不合格,而遭退货,尤其是,某些有颜色的纱线或棉线,因发生钩纱、断纱或起毛的问题,使得其上编织的条纹,产生颜色飞花,而在针织物20上互相污染,成为瑕疵,该瑕疵不仅令生产厂商需花费大量人工及时间进行修补,且若因瑕疵严重,无法修补,则将被列为低价次级品,无疑地将对生产厂商造成极大损失。
因此,如何针对现有的前述圆编针织机1进行改良,以在不变更既有针织机构10的基本构造的条件下,以最简便的改良结构及最低廉的改良成本,加设一保护结构,有效防止该圆编针织机1所编织出的该针织物20的内外缘表面发生损坏,进而确保该针织物20具有完美无瑕的品质,即成为本实用新型在此欲探讨的一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圆编针织机,在实际使用上,仍存在许多待改进的缺点,实用新型设计人乃根据多年投入相关产业的实务经验,通过细心观察与研发,并经过多次调整设计与效能评估,终于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的圆编针织机上防止布面损坏的保护结构,以期凭借本实用新型,能在最低改装成本的条件下,有效提高现有圆编针织机的产能,且确保其所产出的针织物能维持完美无瑕的品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圆编针织机上防止布面损坏的保护结构,该圆编针织机上设有一针织机构,该针织机构包括一上针盘及一下针筒,该上针盘的顶面周缘与该下针筒的顶端内缘相互直交,且彼此间保持一圈的间隙,该上针盘的顶面沿水平径向均匀布设有复数支的水平织针,该下针筒的顶端沿垂直方向均匀布设有复数支的垂直织针,各该水平织针及垂直织针的一端分别设有一弯钩部,且任意两个相邻的水平织针搭配一对应的垂直织针,以凭借该弯钩部相互钩线而编织出一针织物,并使该针织物能通过该间隙,进入该上针盘与下针筒间对应的一通道内;其特征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建男,未经林建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759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