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QSFP+光组件的固定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45407.1 | 申请日: | 2014-0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04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汉超;彭德军;陈享郭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光为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何青瓦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qsfp 组件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通信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QSFP+光组件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现有技术中,小型可插拔光模块例如QSFP(Quad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四通道小尺寸可插拔)光模块,QSFP+光模块等,包括上壳体22、下壳体21和光组件23;光组件23夹持于上壳体22和下壳体21之间。光组件23上设置圆柱形连接部,上壳体22和下壳体21的对应位置处分别设置与连接部的外形匹配的半圆形的凹槽221和211,用于固定连接部。
然而,由于制造工艺存在误差,影响光组件23的连接部与凹槽221和211的匹配性能;当凹槽221和211的直径小于光组件23的连接部的直径时,光组件23的连接部难以组装到位;请进一步参照图2,当凹槽221和211的直径大于光组件23的连接部的直径时,光组件23的连接部与凹槽221和211的接触为线接触,光组件23会在上壳体22和下壳体21之间晃动,从而影响光模块的性能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组件与上壳体和下壳体稳定连接的QSFP+光组件的固定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QSFP+光组件的固定结构,QSFP+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光组件,固定结构包括锁紧片,光组件夹持于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光组件包括圆柱形的连接部;锁紧片卡紧至连接部外且位于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以避免连接部在其径向方向上晃动。
其中,锁紧片为环状结构且设置有开口槽。
其中,固定结构进一步包括插塞,下壳体上设置具有插孔的安装板以及与安装板间隔设置的挡臂,光组件进一步包括邻接连接部的限位凸块,锁紧片和连接部插入安装板的插孔中,插塞抵靠于挡臂和限位凸块之间以防止光组件在垂直于连接部的径向方向上晃动。
其中,插塞上设置卡持于光组件的外部的卡槽。
其中,锁紧片包括夹持部、推动部和锥形面,夹持部夹持于连接部外且与推动部垂直设置,锥形面倾斜连接夹持部和推动部,开口槽贯穿夹持部、锥形面和推动部设置,安装板进一步包括形成于插孔的外围的锥形孔,夹持部位于连接部和插孔之间,推动部位于限位凸块和安装板之间,锥形面与锥形孔抵接。
其中,挡臂和插塞上分别设置互相配合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以在插塞的插入过程中推动限位凸块向安装板靠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QSFP+光组件的固定结构包括卡紧至光组件的连接部外的锁紧片,使得位于上、下壳体之间的光组件不会在连接部的径向方向上晃动,从而确保光组件的性能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现有小型可插拔光模块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小型可插拔光模块自光组件的连接部剖切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QSFP+光组件的固定结构及其应用于QSFP+中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QSFP+的光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所示固定结构的锁紧片的放大图;
图6是图3所示固定结构的插塞的放大图;
图7是图3所述QSFP+的纵切面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QSFP+光组件的固定结构应用于QSFP+中。QSFP+包括上壳体2、下壳体1、光组件3和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包括锁紧片4和插塞5。
具体地,光组件3夹持于上壳体2和下壳体1之间。请进一步参照图4,光组件3包括圆柱形的连接部31和邻接连接部31的限位凸块32。下壳体1上设置安装板11和挡臂12,挡臂12与安装板11间隔设置。挡臂12的数目为两个,分别自下壳体1的主体部(未标示)上延伸且朝向彼此设置,挡臂12朝向安装板11一侧的表面倾斜设置形成与插塞5配合的第一斜面121,第一斜面121的设置使得挡臂12自其下壳体1与上壳体2扣合的一端朝向其底部延伸的另一端厚度尺寸逐渐变大。安装板11上设置插孔111和锥形孔112,锥形孔112与插孔111连通且设置于插孔111的外围,锥形孔112自安装板11邻接挡臂12的表面凹设且呈倒锥形设置。
请进一步参照图5,锁紧片4包括夹持部41、推动部42和锥形面43,夹持部41与推动部42垂直设置,锥形面43倾斜连接夹持部41和推动部42。锁紧片4上进一步设置贯穿夹持部41、锥形面43和推动部42的开口槽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光为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光为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54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