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针阀热流道系统的油缸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43702.3 | 申请日: | 2014-0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58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 发明(设计)人: | 董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优利浦注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28 | 分类号: | B29C45/28;B29C45/17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李悦;张鹏 |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热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针阀热流道系统的油缸,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针阀热流道系统的油缸。
背景技术
在热流道模具行业中,针阀热流道因能节约原料降低成本、美化胶口、缩短成型周期、提高产品外观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针阀热流道系统驱动阀针2的装置有气缸、油缸等,油缸以其体积小、作用力大和动作平稳被人们认可。
针阀热流道系统的气缸或者油缸安装在与封胶口相对的分流板上,通过上下调整安装在气缸或者油缸上的阀针来达到封胶的目的。
但是,针阀热流道系统在长期注塑过程中,针阀将会被频繁开启而过度磨损或损坏封胶面,导致封胶不严,出现渗胶或漏胶等现象。通常解决此问题的有效办法是重新更换新的阀针2,这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可调行程来适应不同长度阀针的油缸。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针阀热流道系统的油缸,包括:缸体,其中部设有第一腔体;油缸调整块,其通过螺纹连接设于第一腔体内,油缸调整块的中部设有第二腔体;缸芯,其可上下移动的设于第二腔体内,缸芯的中部设有将第二腔体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的密封部;阀针,其连接在缸芯的底部,阀针穿过缸体进入针阀热流道系统;第一油道,其穿过缸体和油缸调整块与上腔室连通;第二油道,其穿过缸体和油缸调整块与下腔室连通。
缸芯密封部为设于缸芯中部的凸环,凸环上设有密封圈。
缸芯底部设有阀针卡槽,卡槽侧壁设有用于卡合阀针的凸起。
缸体底部设有两个导向孔,缸芯底部卡槽两侧设有两个与导向孔配合的导向柱。
油缸还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第一密封件,其设于第二腔体的上部并用于密封上腔室;第二密封件,其设于第二腔体的下部并用于密封下腔室。
第一密封件为设有外螺纹的中空圆柱体,第一密封件通过螺纹旋接在第二腔体的上部,缸芯的上端部穿设在第一密封件内,第一密封件与油缸调整块、第一密封件与缸芯之间均设有密封圈。
第二密封件为设于油缸调整块下端部的环形凸台,环形凸台上设有密封圈。
还设有底板和冷却管,底板固定在缸体的底部,冷却管设于底板和缸体之间。
还设有顶板,顶板固定在缸体的顶部。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油缸调整块是通过螺纹旋接在缸体内,因此,可以根据阀针的长度来调整油缸调整块在缸体的位置,从而达到可调行程的目的,以适应不同长度的阀针,降低了维修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油缸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油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缸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管结构示意图。
1、油缸;2、阀针;3、分流板;4、密封圈;11、缸体;12、油缸调整块;13、缸芯;131、密封部;132、卡槽;133、导向柱;134、凸起;14、第一密封件;15、第二密封件;16、顶板;17、底板;18、冷却管;19、第一油孔;110、第二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用于针阀热流道系统的油缸1,包括:缸体11,其中部设有第一腔体;油缸调整块12,其通过螺纹连接设于第一腔体内,油缸调整块12的中部设有第二腔体;缸芯13,其可上下移动的设于第二腔体内,缸芯13的中部设有将第二腔体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的密封部131;第一密封件14,其设于第二腔体的上部并用于密封上腔室;第二密封件15,其设于第二腔体的下部并用于密封下腔室;阀针2,其连接在缸芯13的底部,阀针2穿过缸体11进入针阀热流道系统;第一油道,其穿过缸体11和油缸调整块12与上腔室连通;第二油道,其穿过缸体11和油缸调整块12与下腔室连通;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互不连通。缸芯13密封部131为设于缸芯13中部的凸环,凸环上设有密封圈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优利浦注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未经优利浦注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37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辅助吸液器旋转接头
- 下一篇:一种PTA系统的釜底搅拌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