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缓冲与辅助功能的掌上型伏地挺身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37797.8 | 申请日: | 2014-0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37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建荣 |
| 主分类号: | A63B22/00 | 分类号: | A63B22/00;A63B21/05;A63B2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莲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士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缓冲 辅助 功能 掌上 伏地 挺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缓冲与辅助功能的掌上型伏地挺身器,尤指一种具有弹性辅助与缓冲撞击效果的伏地挺身训练器。
背景技术
伏地挺身是一种非常普及且随时皆可的健身运动,目前坊间最常见的ㄇ型伏地挺身锻炼器,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因其手臂无法负荷自身身体的重量,以致操作几下便无法继续施行,导致健身者因此而放弃,因而失去了锻炼的意义;倘若健身者勉强将身体撑起或撑至半途手臂无力支撑时,身体便立即趴下撞到地面,因而造成伤害与意外。
虽然有业者研发各种辅助伏地挺身运动的健身器材,如专利公报公告第M256203、M421135、201223589号等专利前案,然而这些伏地挺身辅助器,大都是利用健身者的胸/腹部靠抵于垫体座、垫体或承座上,以支撑身体的重量,减轻手臂所需承受身体重量的辅助功能。
由于上述伏地挺身辅助器专利前案,均为借助自身的体重下压垫体座、垫体或承座的方式,来达到辅助伏地挺身运动,并非完全利用手臂施力来抵抗身体重量的方式,然而这类利用胸前置放的支撑辅助装置,虽可达到表面上的运动效果,但实际上并无法达到真正锻炼胸肌的目的。再者,运动本质乃增强体力与强化心肺功能(肺活量),而伏地挺身这项运动主要目的是为了增进胸部的肌肉厚实,所以最基本的训练重点是:当锻炼时胸前绝对不得有任何可能会压迫胸膛影响心肺功能的阻碍物体,避免胸腔受压迫下造成呼吸不顺,胸闷、缺氧、呕吐等状况发生,也因胸部遭受外力的压迫反而限制了肌肉的发展,失去锻炼的意义,也造成更多人为的运动伤害,因而有加以改良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缓冲与辅助功能的掌上型伏地挺身器,改良传统ㄇ型伏地挺身器不具有弹性缓冲作用、且容易对重压的手腕造成伤害的缺点。该装置除了适合各种年龄层外,又可变换出各种不同的训练方式与效果。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手段:
一种具有缓冲与辅助功能的掌上型伏地挺身器,该伏地挺身器包括:
一底座,具至少一柱体,柱体内部具至少一容置空间;
至少一弹性体,安装在底座上柱体的容置空间内;及
一伸缩杆,安装在底座柱体的容置空间内,该伸缩杆可压掣弹性体;当运动者用手下压伸缩杆时,可通过弹性体增加辅助体能的功能。
优选的,所述具有缓冲与辅助功能的掌上型伏地挺身器,其中底座为倒T字型,其中央的柱体内部具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部安装弹性体,弹性体上安装一T字型的伸缩杆。
优选的,所述具有缓冲与辅助功能的掌上型伏地挺身器,其中底座为两具L状造型的座体,底座的柱体内部具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部安装一弹性体,一ㄇ形伸缩杆两端的杆体置入底座的双容置空间内,伸缩杆的二杆体分别压掣弹性体。
优选的,所述具有缓冲与辅助功能的掌上型伏地挺身器,其中底座的底部安装一盖体,盖体顶端的凸块供弹性体套置。
优选的,所述具有缓冲与辅助功能的掌上型伏地挺身器,其中伸缩杆的顶端安装一握柄,握柄底端的嵌孔,供伸缩杆顶端的嵌块嵌入。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兹佐以图式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图。
【符号说明】
(10)底座
(11)柱体
(111)容置空间
(12)穿孔
(20、20')弹性体
(30)伸缩杆
(31)座体
(32)嵌块
(40)握柄
(41)嵌孔
(50)盖体
(51)凸块
(60)底座
(61)柱体
(611)容置空间
(612)凸块
(70)弹性体
(71)伸缩杆
(80)底座
(81)柱体
(811)容置空间
(90)弹性体
(91)伸缩杆
(911)杆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建荣,未经陈建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77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接触连接器的电机
- 下一篇:电动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