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体积新结构吊顶转轮除湿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16719.X | 申请日: | 2014-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4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 发明(设计)人: | 古元春;薛以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云懋空气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00 | 分类号: | F24F1/00;F24F1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61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积 结构 吊顶 转轮 除湿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体积新结构吊顶转轮除湿机,属于除湿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小型转轮除湿机按照结构和布置方式可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立式机的高度尺寸较大,长和宽的尺寸较小,宜布置在使用的房间内或者机房内.卧式机的长度尺寸较大,而高度尺寸较小,适宜布置在水平空间较大的场合或者布置在技术夹层内,两端和风管连接。
小型转轮除湿机的其中一个用途是用于吊顶除湿,在选择制造吊顶式除湿机的结构中,卧式结构应用较为广泛,一些现有的吊顶除湿解决方案采用了普通的卧式结构除湿机,这部分除湿机只能满足简单吊顶的需求,对于一些更加精致或者空间更加狭小的吊顶结构,普通的卧式结构除湿机就不能够使用。
在吊顶除湿的继续发展过程中,也对普通除湿机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主要改进点是改变处理风和再生风的管路系统,使其占用空间更小,而随着吊顶结构的发展,吊顶空间越来越小,夹层越来越多,改变管路也仍然是两个独立的处理风系统,而过多的夹层和改变的管路系统使气流越来越不合理,结构松散,处理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体积新结构吊顶转轮除湿机,解决了复杂吊顶结构的除湿问题,使气流更加合理,结构紧凑,体积更轻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小体积新结构吊顶转轮除湿机,包括集成转轮、处理风系统和再生风系统,所述集成转轮分为处理风用部分和再生风用部分,所述处理风系统还包括分别安装在所述集成转轮处理风用部分下部和上部的下部进风腔和上部出风腔,所述上部出风腔连接干风出风口;所述再生风系统还包括安装在集成转轮再生风用部分一侧的再生过渡风道和分别安装在所述集成转轮再生风用部分下部和上部并连接所述再生过渡风道的再生排风腔和再生加热腔。
所述集成转轮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处理风用部分为集成转轮截面积的3/4,所述再生风用部分为集成转轮截面积的1/4。
所述下部进风腔连接一个处理风机,所述再生过渡风道连接一个再生风机。
所述再生加热腔中具有再生加热器。
所述集成转轮连接一个转轮驱动系统。
所述下部再生排风腔的腔体上具有一个再生排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集成转轮水平放置方式,改变传统的竖直布置方式,解决了高度吊顶空间不足的问题,高度尺寸比普通卧式机缩小了30%。
2.将转轮与上下风腔设计为一个整体,从内部来分割转轮的不同作用的结构,使结构紧凑、气流合理。
3.重量轻,材料节约,吊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1-处理风机,2-下部进风腔,3-集成转轮,4-再生排风腔,5-再生过渡风道,6-再生风机,7-干风出风口,8-再生加热腔,9-再生加热器,10-上部出风腔,11-转轮驱动系统,12-转轮密封分区系统,13-再生排风口,301-处理风用部分,302-再生风用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和俯视图,是一种小体积新结构吊顶转轮除湿机,包括集成转轮3、处理风系统和再生风系统,集成转轮3为圆柱体结构,将其分为处理风用部分301和再生风用部分302,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处理风用部分为集成转轮截面积的3/4,所述再生风用部分为集成转轮截面积的1/4。
如图1所示,其中单箭头表示的气路方向为处理风系统的气路,其部件除了处理风用部分301,还包括分别安装在集成转轮处理风用部分下部和上部的下部进风腔2和上部出风腔10,上部出风腔连接干风出风口7,下部进风腔2连接一个处理风机1;双箭头表示的气路方向为再生风系统的气路,其部件除了再生风用部分302,还包括安装在集成转轮再生风用部分一侧的再生过渡风道5和分别安装在集成转轮再生风用部分下部和上部并连接再生过渡风道5的再生排风腔4和再生加热腔8,再生加热腔8中具有再生加热器9,再生过渡风道5连接一个再生风机6。
另外,集成转轮3连接一个转轮驱动系统11,下部再生排风腔的腔体上具有一个再生排风口13。
处理风由处理风机1送风,通过集成转轮下面的下部进风腔2进入集成转轮,通过集成转轮的3/4面积,干燥后通过转轮上部出风腔10流向干风出风口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云懋空气处理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云懋空气处理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67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