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由太阳能供电并使用短信控制的智能窗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02784.7 | 申请日: | 2014-0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20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 发明(设计)人: | 谷佳烨;陈自波;肖慧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航空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5F15/20 | 分类号: | E05F15/20;E05F15/12 |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36111 | 代理人: | 刘凌峰 |
| 地址: | 3300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供电 使用 短信 控制 智能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家居控制节能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窗系统。
背景技术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有雨天忘关窗的经历,特别是在多雨的南方,有时突然遇到雷雨天气,而我们可能恰巧不在家,没有办法及时关闭窗户,尤其是安装在特殊位置的高窗、重窗以及平时很少使用的窗户,这些窗户在突发的特殊天气下往往能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这些窗户如果每天都靠人工来管理的话会是一笔巨大的一般人负担不起的开销,但是只为单独的几扇窗户而特地安装全套的智能家居系统又显得不值得,而且如此高昂的消费也并不利于高科技向普通民众的推广。
现今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智能控制家居系统蓬勃发展,很多人都开始追求高质量,高科技的生活方式。而在国内随着中国的发展,高科技也开始应用到家居上。但由于其高昂的价钱却使相当的一部分人望而却步,高科技变成了普通民众难以享受的奢侈品。
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问题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环境保护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写入了我国法律中,我国也一直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但现今的家居系统往往是消耗大量的居民用电,不利于节能环保。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太阳能供电并使用短信控制的智能窗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由太阳能供电并使用短信控制的智能窗系统,包括太阳能及控制模块、中央控制模块、液晶显示及按键模块、短信模块、断电保护模块、检测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和窗体,其中太阳能及控制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相连接,为整个系统提供电源;中央控制模块又分别与短信模块、液晶显示及按键模块、断电保护模块、检测模块及电机驱动模块相连;检测模块及电机驱动模块安装在窗体上。
所述短信模块接收并读取短信代码,由数据线传送到中央控制模块,中央控制器接收到短信代码后,对代码进行解析,确认后按照代码指令内容控制电机驱动模块。
所述检测模块包含窗户开关传感器及雨水传感器,检测模块安装在窗体上,用于对窗户开关状态及周边气象环境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实时监控窗户及周边环境情况。
所述断电保护模块实时记录系统工作模式,克服了突然断电或关机给系统带来的识别当前窗开关状态的错误。
所述的短信模块是TC35I模块。
所述中央控制模块包括继电器驱动电路、单片机控制模块、电压转换模块,它们与TC35I模块、检测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一起组成控制系统。
所述太阳能及控制模块采用HG型太阳能智能充电控制器,在该控制器的接线面上有对应的太阳能电池板接线端子、12V蓄电池接线端子、负载接线端子,负载端输出电压为12V;太阳能电池板的两极与太阳能智能充电控制器的太阳能电池板接线端子相连接,蓄电池的正负极与太阳能智能充电控制器的蓄电池接线端子相连接,中央控制控制模块的两极与太阳能智能充电控制器的负载接线端子相连接。
所述电机驱动模块安装在窗户上,通过电机驱动模块打开和关闭窗户。它包括电机、内螺旋杆、卡扣、外螺旋管及单刀双掷开关,电机的转轴与内螺旋杆相连,电机转动带动内螺旋杆,使内螺旋杆旋转,在内螺旋杆的外侧是一与内螺旋杆相配套的外螺旋管,外螺旋管外壁安装有一个凸起卡扣,同时在螺旋管外侧的金属外壳的内壁两端安装有个单刀双掷开关。
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具体电路连接如下:
所述单片机控制模块由一块STC89C58单片机及其控制电路组成,具体连接方法如下:单片机的5、6引脚接断电保护模块AT24C02的SDA和SCL端,18、19引脚接外部时钟电路,20、40引脚接5V电源,3、4引脚与按键相连接,21引脚外接雨水传感器Y1端,22引脚接窗开关传感器的Y2端,23、24引脚分别接入2个继电器电路的控制端口,25、26引脚分别与TC35I模块3的18、19引脚相连接,27、28引脚分别与显示器的4、6引脚相连接,32-39引脚分别与显示器的7-14引脚相连接。
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具体的连接方法:线圈两端并联一个发光二极管与普通IN4188二极管,线圈一端接5V电源正极一端与PNP型三级管的发射极相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基极与单片机控制模块中的单片机STC89C58的P2.2引脚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航空大学,未经南昌航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27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