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机动车中的伺服驱动装置的驱动单元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858566.8 | 申请日: | 2014-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97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S·鲍尔;T·米利;J·赫尔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7/116 | 分类号: | H02K7/116;H02K5/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梁冰;宣力伟 |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机动车 中的 伺服 驱动 装置 单元 | ||
1.电机(11)的极靴(12),其中所述极靴(12)能够借助连接元件(40)与第二壳体部件(14)连接,其中所述极靴(12)具有带有用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14)的支承面(35)的凸缘(34)并且在所述凸缘(34)上构造用于容纳所述连接元件(40)的直通孔(36),其中在所述第二壳体部件(14)上构造定心销(48),所述定心销在所述直通孔(36)中沿径向对所述第二壳体部件(14)进行定心,其特征在于,环绕所述直通孔(36)构造套筒状的突起(60),所述突起的高度(62)大于所述凸缘(34)在所述套筒状的突起(60)附近范围内的厚度(33),其中所述定心销(48)的高度(47)等于或者小于所述套筒状的突起(60)的高度(62)。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靴(1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1)用于机动车中的伺服驱动装置的驱动单元(10),并且所述第二壳体部件(14)是变速器壳体或电子件壳体(14、15)。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极靴(12),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34)由金属制成,并且所述套筒状的突起(60)与所述凸缘(34)一体地构造。
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极靴(12),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状的突起(60)借助塑性冷成形由所述凸缘(34)成形出来。
5.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极靴(12),其特征在于,所述极靴完全由能够导磁的金属构造成磁轭并且在用于永磁体(20)的容纳部(19)的区域之间具有其他构造为交替极(21)的区域。
6.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极靴(12),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状的突起(60)通过压印冲头(82)由凸缘材料环绕成形。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靴(12),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状的突起(60)在对罐形的所述极靴(12)进行深冲的工作步骤中制造而成。
8.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极靴(12),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状的突起(60)借助被压入到所述直通孔(36)中的翻孔模(74)环绕成形。
9.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极靴(12),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心销(48)具有轴向孔(44),向所述轴向孔内插入所述连接元件(40)。
10.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极靴(1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40)构造为螺纹紧固件(50),所述螺纹紧固件具有头部(54),所述头部的直径(55)大于所述直通孔(36)的直径(76)。
11.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极靴(12),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状的突起(60)的高度(62)在2.0-3.0 mm的范围内,并且在所述套筒状的突起(60)附近的凸缘厚度(33)在1.0-1.5mm的范围内。
12.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极靴(12),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通孔(36)的直径(76)在3.0-5.0 mm的范围内。
13.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极靴(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部件(14)是由塑料制成的变速器壳体(14),在所述变速器壳体内支承着布置在所述极靴(12)中的转子(22)的电枢轴(24),并且所述螺纹紧固件(50)在其安装时自攻式地将螺纹(58)攻入到所述定心销(48)的塑料中的轴向孔(44)中。
14.用于制造按权利要求1到13中任一项所述的极靴(1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在所述凸缘(34)中开出具有目标直径(76)的直通孔(36),并且随后借助冲压围绕所述直通孔(36)的环形阶梯(84)在所述支承面(35)上成形所述套筒状的突起(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未经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5856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总线型运动控制器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智能辅助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