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气火灾控制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825617.7 | 申请日: | 2014-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84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 发明(设计)人: | 胡剑锋;周军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恒升电气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B17/00 | 分类号: | G08B17/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张强 |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气 火灾 控制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气火灾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电力设施与设备已与人类的工作与生活密不可分,电力甚至成为现代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前提,电力能源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由于电气设备产生的问题也给人们带来大量的烦恼与损失。电气火灾发生的原因一般是电气线路中漏电或温度过高,而现有的电气火灾监控控制系统检测效果一般,检测速度慢,设备构造复杂,维修不便,没有多电源的监测和切换的功能;对泄漏电流的监测范围很小,对支回路的泄漏电流的监测不能达到直接对设备和每户控制线路泄漏电流进行了解的状况,电气火灾预警精度差,不能实时监测线路的相电流、剩余电流值、温度,无法立即做出应急操作,成为电气火灾发生的极大隐患。上述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气火灾控制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电气火灾控制设备,包括通过以太网接口电路和多台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实现全双工通讯的信息采集与控制模块,所述信息采集与控制模块连接有电源处理模块和备电模块,所述电源处理模块外接交流电源,所述信息采集与控制模块连接有气体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蜂鸣器。这样设置,采用以太网接口电路,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能够达到10MB/S,并且反馈更加灵敏,保证了电气火灾控制设备的智能效果;使用气体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可以实现火灾发生时的全源信息的采集,从不同角度对环境的态势进行监测,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的模糊不确定性。
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改进还包括,所述信息采集与控制模块还连接有液晶显示与触摸屏、打印机和用于报警的 LED 指示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电气火灾控制设备能接收来自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报警信号,能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和控制信号,指示报警部位,记录并保存报警信息的装置;采用以太网接口电路,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能够达到10MB/S,并且反馈更加灵敏,保证了电气火灾控制设备的智能效果,检测速度快,电气火灾预警精度高,适用在电气火灾发生机率最大的工厂、大型库房、办公室、商业建筑、宾馆、住宅及娱乐场所等线路复杂的场所中。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发明电气火灾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 所示,本发明电气火灾控制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一种电气火灾控制设备,包括通过以太网接口电路和多台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实现全双工通讯的信息采集与控制模块,所述信息采集与控制模块连接有电源处理模块和备电模块,所述电源处理模块外接交流电源,所述信息采集与控制模块连接有气体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蜂鸣器。这样采用以太网接口电路,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能够达到10MB/S,并且反馈更加灵敏,保证了电气火灾控制设备的智能效果;使用气体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可以实现火灾发生时的全源信息的采集,从不同角度对环境的态势进行监测,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的模糊不确定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信息采集与控制模块还连接有液晶显示与触摸屏、打印机和用于报警的 LED 指示灯。
本发明的电气火灾控制设备能接收来自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报警信号,能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和控制信号,指示报警部位,记录并保存报警信息的装置;采用以太网接口电路,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能够达到10MB/S,并且反馈更加灵敏,保证了电气火灾控制设备的智能效果,检测速度快,电气火灾预警精度高,适用在电气火灾发生机率最大的工厂、大型库房、办公室、商业建筑、宾馆、住宅及娱乐场所等线路复杂的场所中。
以上列举的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恒升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恒升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256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