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虾养殖废水循环净化水处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813693.6 | 申请日: | 2014-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45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莆田市山海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肖平安 |
| 地址: | 351100 福建省莆田***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虾 养殖 废水 循环 净化 水处理 方法 | ||
1.一种对虾养殖废水循环净化水处理方法,包括对虾养殖池塘的微生物预净化以及通过水管和对虾养殖池塘依次连接的净化系统,所述的净化系统包括反冲式物理过滤池、沉淀池、植物滤池、生物净化池、水泵、蓄水缓冲池、臭氧/紫外线杀菌、增氧、调温的水质优化池,养殖池的排水口经流道依次连通反冲式物理过滤池、沉淀池、反冲式活性碳过滤池、植物滤池、反冲式生物净化池、蓄水缓冲池、臭氧/紫外线杀菌、增氧、调温的水质优化池,水质优化池的排出口经流道连通对虾养殖池塘的进水,所述养殖池中央竖直设有可分层取水的排水管,所述养殖池的池底中央设有管道和颗粒物汇集排除池相连,养殖池的水经排水口汇总到一个流道进入到反冲式物理过滤池,经反冲式物理过滤池除去残饵粪便等肉眼可见大颗粒,再经沉淀池进一步澄清后经过植物滤池、生物净化池,流经臭氧/紫外线消毒装置杀灭水体中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有害生物,消毒后的水经增氧、调温的水质优化池去除残留臭氧、增加水体溶氧并氧化部分有机质后流回养殖池循环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虾养殖废水循环净化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生物预净化为将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中的脱氮硫杆菌、硫化细菌、和光合细菌这四类微生物功能菌投放到有剩余饵料并经不同微生物分解后产生出不同的污染物——氨或/和铵、还原态硫化物和小分子有机物的养殖水体中,总投放量为养殖水体体积的0.05~0.20%,各类菌群投入的体积比为,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中的脱氮硫杆菌∶硫化细菌∶光合细菌=(1~4)∶(1.6~3)∶(2~3.6)∶(1~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虾养殖废水循环净化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滤池由粗炉渣、石灰石、碎石、粗砂组成,按照粒径大小自下而上铺设,进水采用自制打孔PVC管布水,出水口位于池的底部,连接PVC出水管,植物滤池中设有禾本科芦苇属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美人蕉科美人蕉属的美人蕉、唇形科薄荷属的薄荷,生物净化池呈长方形或圆形,砖、石砌,内层应抹五层防水层,为达黑暗沉淀,池顶加盖,池底应有1~3%的坡度,便于清刷排污,池下部设排污口和供水口,顶部应设有溢水口,沉淀池一般可分成2至数格,生物净化池中放养滤食性贝类:牡蛎、蛤仔、缢蛏、贻贝,和滤食性鱼类:罗非鱼,乌头鱼,黄鳍鲷,这些生物能摄食养殖污水中的有机颗粒,生物净化沟13中还种有藻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虾养殖废水循环净化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沉淀池为砂滤池,常用的滤料为砂、砾石、牡蛎壳、石英砂、麦饭石、微孔陶瓷、珊瑚砂、硅藻土;最细一层砂料直径为0.15~0.20mm,有效深度达1m,在有孔隙的滤料之间,原生动物和细菌自然形成生物薄膜,借助于微生物的作用,以减少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硝酸氮的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莆田市山海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莆田市山海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81369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